2008年4月25日
星期

"金牌工人"窦铁成(上)

本报记者 杨丽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5    [打印] [关闭]
    刚刚进入4月中旬,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棋盘井镇的阳光就开始散发出狂野的热度,漫漫黄沙上的点点枯草让人意识到已经进入内蒙古草原,远处起伏的小山丘像蛰伏的蜥蜴,趴在地上吐舌头。东乌铁路南山牵引变电所就静静地矗立在这片黄沙之中。

    4月13日,在刺眼的阳光下,一身蓝色工装的中国中铁一局高级技师窦铁成正在变电所的一个变压器上忙碌着。记者亲眼目睹了这位被誉为中国中铁“金牌工人”的风采:在天蓝色安全帽的下面,一张古铜色的脸是那么专注和认真,风刀霜剑在他脸上刻下了太多的沧桑。

    考验

    “电子电器的发展,是一个无限的空间,从简陋的收音机到现在的液晶电视、家用电脑等都离不开它。”——窦铁成笔记(2006年11月10日)

    4月14日,记者们跟着窦铁成来到南山牵引变电所。

    这个变电所的“电器保护测控盘”内,有5000多个电器件接点,管理着300多条电线的运行,直接决定着360多公里的东乌铁路(内蒙古东胜至乌海,迄今技术等级最高的电气化地方铁路)电气化运行是否正常。

    一上午阳光下的疲劳,只在享用过午饭后的片刻时光得以释放,记者便和窦铁成蹲在变压箱下唠家常。

    13时整,东乌铁路公司的两名值班人员急匆匆地跑来向窦师傅汇报:202号断路器在保护测控盘上的位置信号与后台监控机上的信号不同步。变电所出现电路故障!

    窦师傅的脸色一下严肃起来。“实际线路是否合位?”“合位!”“分闸活动是否完整?”“完整!”“后台监控红灯报警?”“对!”“快去拿图纸!”“好!”没想到平时说话慢悠悠的窦师傅,此时语速变得如此之快。

    13时01分,眉头锁成了“川”字的窦师傅,正在事故现场认真研究图纸。现场除了窦师傅自言自语之外,周围寂静无声,所有人都紧张地围着他。

    经过分析和判断,他迅速缩小了故障排查范围:要查后面端子台内701号线、702号线和765号线。

    13时04分,窦师傅已经蹲在2号测控盘前,开箱检查这3条线的电压是否正常。富有经验的窦师傅用改锥轻轻一划,发现线路可能有松动迹象。

    13时06分,窦师傅终于露出了自信的微笑,进行了仔细对线,发现确实有一条线路松动。

    13时09分,窦师傅来到了后台监控机前检查信号,发现后台和测控盘上的信号已经对应。

    13时10分,故障彻底排除。通过此次故障排查,窦师傅与工作人员交流心得:遇到故障,首先要搜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根据故障情况,缩小排查范围。事后要养成记笔记的习惯。

    他语重心长地说:“一个那么大的变电所,有5000多条电器件集合在一起。知识系统的集成也一样,必须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从发现故障到排除故障,只用了10分钟时间。目睹了全过程的记者赫然发现,自己的手中都是汗,自己居然比窦师傅还紧张。

    窦师傅后来才得知,这是媒体和东乌公司在不影响变电所正常运转的情况下,策划的一场专门针对窦师傅的现场考验。东乌公司供电技术主管田俊民在定性这场故障时认为,这是一个很有隐蔽性的故障,如果是田主管自己来排除,估计需要1小时。

    光环

    “过于伟大或者过于卑微,过于高明或者过于愚蠢,过于奇特或过于陈旧的话语,都是值得怀疑的。”——窦铁成笔记(2006年12月29日,21时17分)

    从京山铁路到京九铁路,从西康铁路到东乌铁路,在13条铁路线、38个铁路变配电所里,都留下了窦师傅的足迹。工作29年来,窦师傅居然没出过任何错误。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窦师傅参与的工程,全部一次性通过验收,一次性送电成功,全部获得优质工程奖,其中获得国家银质奖1项,获得鲁班奖两项。

    窦师傅的爱徒李洪江说,窦师傅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很执着的人,因为执着所以能完成一般人无法完成的事业,取得一般人无法取得的成功。

    2002年,在被国际上称为“最具挑战性的山区高速公路”项目——京珠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中,窦师傅被点将前去增援。当时所用设备是法国某公司产品。

    面对新产品,窦师傅通过翻译过来的资料边学边干,很快完成了安装任务。可就在进行交工送电前的空载试验时,意想不到的故障出现了:一台升压变压器的空气开关不断跳闸。

    窦铁成是在场人员中唯一懂得这方面技术的人。大家习惯性地把目光投向窦师傅。于是,窦师傅重新对照安装图,测阻值、测电流,测绝缘,可问题就是解决不了。业主一口咬定:是施工出的问题。

    窦师傅后来回忆起这件事,形容当时的心就像针扎一样:干了这么多的工程,施工质量从来没有出过问题,既然有人说出来了,就要弄个水落石出!

    当天晚上,窦师傅拿着工具爬上爬下,测数据、翻图纸……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汗水顺着他的脸往下淌,工友们都劝他歇会儿。但一想到业主对他们施工能力的怀疑,他更全神贯注了。几小时后,故障原因终于找到了,是产品开关出了问题。

    待法方专家乘飞机赶来现场,翻译通报了情况,那个专家非常自信地认为:不可能,法国产品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此时,工友们都替窦铁成捏着一把汗。窦铁成详细解释了检测调整的全部经过和原理,那位专家将信将疑,亲自检查测试,他最后服了,竖起拇指连声道:“GOOD!GOOD!”那一刻,想一跃而起、大声欢呼一下的窦师傅,腿却像灌了铅似的沉重。

    寒来暑往,窦师傅已经成中国中铁一局的金字招牌。在许多变配电所的项目中,客户一听说是窦师傅领队,就不再进行接收检验,以示对窦师傅的充分信任。

    在过去近30年中,窦师傅成功解决技术难题52个,解决送电运行故障310次,提出合理化建议及小改革30次,提出设计变更6次全都被采纳。窦师傅用自己所学知识节省成本,为企业创造效益1380万元。

    在电务公司,窦师傅的手机号码成了“技术热线120”。许多人遇到难以处理的技术难题,就拨打窦师傅的手机求教。有时是竞争对手公司的技工,打着他徒弟的牌子来询问。即便如此,窦师傅也是知无不言。

    他的徒弟孙晓峰说,干这一行体力劳动强度大、流动性高,而且经常是在一些条件艰苦的地区作业,所以队伍都很年轻,“像他那么大年龄的,还活跃在第一线的已经不多了”。

    窦师傅的成绩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承认,他多次获铁道部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劳模称号,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企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评为中国中铁优秀共产党员,2007年被陕西省授予“高技能人才”称号。

    破茧

    “我知道天涯路漫漫,我却要去海角遥遥。”——窦铁成笔记(1997年10月30日)

    1956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蒲城县的窦铁成,来自一个“下放”农村的知识分子家庭。由于“家庭出身不好”,窦铁成当不成兵、入不了团,只读到初中毕业。

    1979年,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年头,中铁一局电务处招工。出于改善生存状况、改变命运的考虑,窦铁成征得母亲同意并和妻子商量后,决定投身电力工人队伍。当时他的大女儿窦虹只有1岁。

    当“窦铁成”这一名字写上工册的时候,他激动得难以名状。家庭出身不好和低学历,不仅没有让他自卑,反而激发了他通过学习和努力改变自身命运的决心。他说:“一个人可以没有高学历和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和技能。”

    1980年7月,窦铁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铁一局电力技术培训班。这成了窦师傅学习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直到今天,中铁一局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健回忆起当时与窦铁成同期学习的情景,仍感慨万千。

    其貌不扬的窦铁成给人的印象是,从不浪费时间,每天晚上在教室里点灯夜读。最令刘健印象深刻的是,到结业时,班主任为窦铁成写的评语是:“此人可重用”。

    窦铁成并没有辜负这5字评语。1982年,踌躇满志的窦铁成来到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个大型变配电所——京秦铁路沱子头变电所。当时工班没有技术员,工长让他负责技术工作。

    第一次独当一面的重任并没有让他欣喜多久。加起来一寸半厚的7套各类不同的技术图纸,让他深深感到了所学知识的贫乏。

    不过,这种刺激被他转换成了动力。那段时间里,他白天干活,晚上把自己关在备用调压器房里,看专业书籍。一张张图、一条条线、一个个节点地分析解读图纸,细细研究电缆怎么走,设备如何安装。4个月后,工程顺利通过验收,窦铁成收获良多。

    从此,每天开卷学习成了窦铁成的必修课。徒弟李洪江说,窦师傅平时对自己很抠门,但买起书来却毫不心痛,窦师傅对他的3箱书比老婆都亲。

    打开那个被窦师傅用铁皮补了又补的藤条箱时,一个知识宝库由此洞开。《高等数学》、《电工学》、《电磁学》、《机械制图》等专业课本的书皮已经发黄,经常翻看使书页显得颇为破旧。

    翻开一本《青年人的修养》,“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爱情婚姻道德观”、“高尚的审美情趣”等章节展现在眼前。窦师傅说,年轻时的他深受这些思想观念的熏陶。

    窦师傅说,他从实干型工人向知识型、技能型工人的跨越,“经历了很长时间,吃了很多苦”。他一边从书本上学习知识,一边通过实践积累经验。30年来,窦师傅记下了60余本、100多万字的工作学习笔记。

    “工业学大庆”、“大好河山”……一个个笔记本的封皮和插图,刻着每个年代的烙印。“窦铁成同志在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中表现突出,特予奖励。”这是中铁一局电务处团委在1981年9月8日给窦师傅的奖品。

    打开笔记本,记者发现,这本来只是给自己看的笔记本,窦师傅居然记得那么认真,写错字不是简单地划掉,而是用涂改液小心地涂掉。这让笔记看起来非常工整。

    窦师傅清醒地意识到,光是能吃苦已满足不了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让自己始终处于领先的地位。

    1998年,公司财务办公室配备了第一台电脑,已经46岁的他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东西。他主动请求晚上帮别人看守办公室,借机学习电脑,从学拼音、学打字开始钻研,很快他就掌握了电脑的基本使用。现在对于电脑操作,年轻人会的他都会。他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不会操作电脑就会落后。”

    2002年,本科毕业生吕春当了窦师傅的徒弟。一天,窦师傅看见吕春在用CAD(工程制图软件)制图,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吕春回忆说,窦师傅当时就像小学生一样缠着吕春问这问那,本需要3个月课时的CAD软件学习,窦师傅花了半个月就学会了基本操作。当窦师傅用CAD绘制出第一张工程图时,“他得意的神情像小孩似的”。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