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残奥会将实现“通行无障碍”
北京残奥会共使用20个竞赛场馆,其中北京18个、青岛和香港各1个,将全部延续使用奥运会的竞赛场馆。在新建和改建竞赛场馆时,以国际残奥委会制定的《残奥会场馆技术手册》为指导,并聘请国际残奥委会推荐的无障碍专家对各场馆的无障碍设计进行了审查、评估。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工程建设实际,在设施建设上最大程度地从多方面为各类残疾人提供便利,包括无障碍通道,卫生间、坐席的设计,醒目的标识和语音提示系统,现场大屏幕,低位服务设施等。目前,各场馆无障碍设施基本完成,大多已通过由国际残奥委会官员等组成的无障碍设施专家组的验收,得到了各方好评。
作为残奥会的测试赛,“好运北京”盲人门球国际邀请赛和轮椅篮球国际邀请赛的举行,达到了对场馆无障碍和残奥会赛事运行进行全面测试的目的。比赛期间,不仅运动员参赛“无障碍”,残疾人观众也体会到了“无障碍”的便利。测试赛期间,多个国际残疾人单项体育联合会的技术代表观摩了赛事,并给予高度评价。
除竞赛场馆外,还有包括残奥村、残奥大家庭饭店、国际广播中心和主新闻中心等非竞赛场馆的建设。奥运村也将作为残奥村使用。已确定作为残奥大家庭饭店的港澳中心瑞士酒店作为国际残奥委会总部所在地和指挥中心,无障碍设施改造已于4月中旬完成。
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考虑到残疾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奥组委始终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作为残奥会筹备工作的重点,目标是在残奥会期间,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残疾人运动员可以借助相对完备的无障碍设施和服务,实现在奥运城市通行无阻地参加比赛和旅游。例如北京市,其无障碍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坡道、盲道出现在火车站、地铁站和大厦、小区,适合残疾人乘坐的无障碍公交车不断增多。重要的景点和公园也在修建方便残疾人的设施。北京市还在进一步作出努力,实现场馆与外围保障、城市运行的无缝隙通行。
奥组委负责人表示,8月24日奥运会结束到9月6日残奥会召开前的12天尤其重要,通常被称为“转换期”,残奥会所有的临时设施、场馆的形象景观转换、无障碍辅助设施的搭建等大量而复杂的工作,要在短短的12天完成。届时,工作人员将高效地进一步完善“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工作。
新华社北京4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