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社会保障合作非常成功
25日,正在北京访问的欧盟委员会就业和社会事务委员斯皮德拉,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中国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方面进步非常快,中欧在此方面的合作非常出色,而且大有可为。”
斯皮德拉在谈及此次欧盟庞大代表团访华时认为,此次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率9位委员访华,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会见,启动了“中欧经贸高层对话”,访问非常成功。
他认为,此次访问对中欧社会保障更深层次的合作也是一个促进。他说:“温总理在与巴罗佐主席会谈时,还专门提及中欧可以在社会领域展开更多的对话。这是令人鼓舞的。”
他说,中欧在社会保障方面的合作已经有不少年头,迄今为止交流非常顺畅,合作非常成功。双方的合作涉及社会保障的各个领域,包括社会保障、社会对话等。他说,此次有机会与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尹蔚民部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收获颇丰。他透露,中欧双方目前正在准备一份有关“劳动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的合作备忘录。
他认为,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是很发达,但中国在这方面进步很快,去年一年中国通过了3部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表示,欧盟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欧盟的退休制度覆盖了所有人口,这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
在谈到高福利与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关系时,他认为,从本质上讲,社会保障的完善与经济竞争力一点也不矛盾。他说,北欧有着世界上最先进的福利制度,它的竞争力并没有出现一些报道所说的“为高福利所累”的现象。事实上,芬兰、瑞典等国家的竞争力几乎每年排名都在世界的前5位。
他进一步举例说,一个国家具有高水平人力资源资质的一个指标是,这个国家的人力资源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流动性。北欧国家财政预算中的“终身教育”和完善的养老保险等福利,显然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的灵活性和流动性,这不仅不是经济的拖累,反而成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他认为,社会保障是对人力资源的一种投资,关键是要注重投资结构。否则,不正确的投资不仅不利于保障制度的完善,反而会成为经济发展的拖累。
他非常理解中国面临的难题:在寻求社会保障体制的公正性和普遍性的同时,也在努力使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对于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来说,这个平衡点非常难以把握。他认为,一个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与该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没有一服拿来就可以包治百病的良药。不过,中欧双方完全可以在这方面探索一条新的合作道路。本报北京4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