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

转系:专业迷茫中的二次定位

黄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8    [打印] [关闭]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我就下定决心要转系。如果不是抱着这样的决心,我是不会来上这个大学的。”说这话时,任慧茹(化名)的语气非常坚定。

    任慧茹今年大二,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系。她高考时填报的是中央民族大学英语系,但以几分之差与热爱的专业失之交臂。面对录取通知书上赫然写着的“彝族和缅甸语专业”,高考分数并不低的她简直失望透顶。

    像任慧茹一样抱着转系之心在读的大学生,现实中还有很多。他们之所以委身于自己不中意的专业,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服从调配,有的是上了大学才发现并不喜欢自己的专业,还有的学生申请转系是出于家长期望、迫于就业压力等等。

    转系,已经成为一种校园现象,牵动着许多处于“专业迷茫”状态中的大学生。

    很多错位是从“服从调配”开始的

    “我们是被选择的。”很多对目前专业不满意的学生都这么抱怨。

    他们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根本没有填过现在的专业,“来到这里只是源于自己当初答应‘服从调配’。”任慧茹说,作为一个高中生,她本能地认为有一个不错的大学读总比报“飞”了没学校接收好。所以,在面对“是否服从调配”这个选项时,基本每个同学都填了“是”。

    很多错位就是从这个选项开始的。据了解,高考分数过了学校的提档线,但没达到报考专业的分数的人,如果选择了“服从调配”,在同一所大学里,有一半以上的概率会被调配到比较冷门的专业。

    中山大学图书馆管理专业的江迪就是这么被调配过来的。“接到通知书之前我还不知道有这么一个系。”她说,班上的同学绝大多数都是被调配过来的,主动报考这个专业的几乎没有。

    还有些学生的专业错位,是由于家人、亲戚、朋友等人的“诱导”造成的。

    北京大学2007级新生李笑迎(化名)一直想读对外汉语专业,但家人认为金融专业的前景更好,就劝她报了金融。现在,李笑迎对当初的选择很后悔,“上了半学期的课才知道,自己确实不喜欢这个专业。可是现在选择机会小了,我想在这个学期考虑申请转系。”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李庚老师说,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在这种压力下,孩子对专业的厌恶可能会发展成抵抗。有的学生在大学里郁郁寡欢了4年,一无所获,到了毕业才追悔莫及,这对孩子的长远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转系”这根救命稻草并非人人都能抓住

    很多不喜欢本专业的大学生都想抓住“转系”这根救命稻草,但并不是人人都能如愿以偿。入学之前就决心转系的任慧茹就没有这么幸运。虽然大二开学之前她经过了从申请到考试层层筛选,但最后的结果还是令她失望。

    当时班上有30多名同学,除了个别人之外,其他基本都是被调配过来的。大一上学期,有一半同学谋划着想转系。当时学校已经有关于转系的相关政策出台,但要求很严格,需要跨越两个专业的成绩门槛:大一学年,本专业每科成绩都达到80分以上,同时在所转院系的考试中每科也要达到80分以上。如果说这些硬杠杠通过自己努力还有可能达到的话,另外一条政策对任慧茹们来说就有些听天由命了——无论申请的人有多少,转系名额只有1个。

    由于分数的要求,到了大一下学期,只有5名同学获得转系申请资格。临近转系考试,陆续有同学主动放弃,最后只有一个人成功转到了经济系。

    令人郁闷的是,一年后,随着部分高校转系政策的改革,转系、转专业不再是“难于上青天”。任慧茹说,今年转系的申请和考试成绩标准变成了70分,难度远远低于从前,“要是一年前也这样,我肯定转成了。”

    虽然转系的要求放低了,名额也增加了,但还有很多学生因为成绩不佳被关在喜爱的专业门槛之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邓利就非常苦恼。他考进大学时被调配到法律专业,而他的兴趣在理科电子类。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导致成绩不好,成绩不好进而导致转系不成。恶性循环之下,邓利一直没有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学校应该放低对原专业成绩的要求,将转专业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要求。”有同学建议。毕竟,申请转系的学生将来要学习的是新专业,与原专业并没有太大的联系。在原专业上设置成绩门槛,会使很多不喜欢原专业而又擅长新专业的学生被拒之门外。

    李庚建议说,学校应该放松转系的限制,给予学生最大的选择空间。但是一定的成绩要求是必须的,因为转系意味着你将从半途开始学习一个全新的专业,起步比其他同学晚,这要求你具备比较高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

    “转系是个人寻求更好发展方向的努力,如果不具备较好的学习适应能力,转系可能并不是成功的起点,而是一个失败的开始。”她说。

    失败了,重新定位还是自暴自弃?

    为了转入自己喜欢的英语系,任慧茹在大一下学期就买了英语系学生一年级的所有课本,拼命地学习。“那半年学习的强度不亚于准备高考,因为我急切地希望转系成功。”当所有的努力化为泡影之后,她一度非常失落和郁闷,但这种消极状态并没有持续太久,短暂的调整之后,她又开始了新的努力。

    “既然已成定局了,我只有学好目前的专业,争取保研。我们系鼓励跨专业保研,这也是一个机会。”本来想读完本科就工作的任慧茹在转系未果之后,决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不过,她准备放弃英语系转而选择中文系,“本科没上英语专业,研究生再上,难度比较大。中文系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吧。”

    转系失败之后,像任慧茹一样还能乐观上进的学生并不多。当时任慧茹班上有申请资格而没有转系成功的4名学生当中,除了她还保持着不错的成绩之外,其余3个人的成绩都有很大幅度的退步。他们当中,有的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丧失了信心,对专业考试只是应付了事,有的以打扮和网络作为大学生活的重心,偏离了原本正常的成长轨迹。

    无独有偶。

    就读于清华大学的小黄转系失败之后,每天都逃课在寝室玩儿网络游戏,最终在大三的时候被学校劝退。

    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转系失败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郁闷和抵触情绪,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可是,几乎没有人因为这些问题去寻求老师的帮助。很多同学认为,这是个人的事情,大学生基本都是成年人了,应该能够调适好这种心理。

    面对越来越多由于专业适应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专家建议,转系不成功的学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展下去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作为老师,要特别注意这些学生在心理、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变化,并进行适当的沟通和疏导。

    成功了,一切万事大吉?

    “如果不转学经济,还不知道我现在会是什么样?”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小秦一脸灿烂。

    “学校允许学生转专业,给我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小秦本科上的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入校时被录取到新闻系,但对于高中就学理科的他来说,总是感觉专业与兴趣不符,一度陷入痛苦之中。

    于是,在一年后学校安排的专业重新选择中,他提出了转系申请并通过考核,回到了自己早已设定好的学习轨道,做了一名经济学的转系生。尽管要花大量时间补习落下的《线性代数》等课程,但他学得轻松,成绩一直名列前茅。3年的经济系学习之后,他顺利考上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的研究生。

    “学自己喜欢的东西,就能真正发挥潜能,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西安科技大学的小凯说。当初从热门的经济系转到中文系的小凯承受了很大的压力,家长、同学、朋友都很不理解,但最终他还是坚持了自己的选择。如今,他不仅在学习上如鱼得水,和新班级同学相处得也很融洽。“可能是性格比较开朗,到这边不到一个月就和同学很熟了,转系使我结交了更多的同学和朋友。”小凯高兴地说。

    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的学生挤破头成功转系之后,烦恼反而增加了。“我很幸运,那么多同学想转法律系,只有我转成了,可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兴,我不知道转系是对还是错。”广州大学的小银说。

    从公共管理系转到法律系一个月后,小银发现班上学习气氛很浓,同学们的英语成绩都很好,而她则水平一般。即使比以前更努力,她的成绩也只能稳定在中游,这让在以前班里成绩优异的她有点儿受挫。此外,新班级沉闷的学习环境也令她非常不适应,一向开朗的她自打转系之后就变得沉默起来。

    还有的学生转系后觉得自己闯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甚至将自己封闭起来。

    中央民族大学的小柯转系之后依然住在原来的宿舍,也经常参加原来班级的集体活动,对新班级的活动一概拒绝。新班级的同学也几乎把他当成隐形人,只是在班级花名册上多了他的名字。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因为上课他总坐在最后一排。

    小柯说:“转系后生活都没有变化,好朋友还是以前班上的,只是上课地点和学习内容变了,很后悔当初这个冲动的选择。”

    李庚说,转系时除了成绩硬件,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考察,确保他们有信心并且能够尽快融入新集体。最关键的是,学生自己千万不要因为市场对专业的需求、原专业的学习压力或是父母意见而轻易转系,而应该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服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跨专业考研也是调整专业方向的良机

    “大学生转系要趁早!”大学论坛上经常出现这个话题。

    很多人认为,在刚入学时就应该进行专业上的选择,不合适就考虑转系。而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申请转系时间定在一年级结束的时候,也有的学校把时间定在二年级结束时。

    李庚认为,转系时间定在一年级结束时最为合适。刚上大学时学生对专业不甚了解,对自己的认识也是模糊的,经过一年的学习和生活,对自身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对专业的分配就业也有了比较具象的了解,这时候作出的选择最能代表自己的意愿和喜好。

    她建议,高校可以按院系和学科大类招生,进校后先不分专业,宽口径培养人才。学生进校一年后,根据自身兴趣特长、发展方向和社会需求,在全校范围内自主选择学院或学科类别,大二下学期可在学院或学科内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年级后,可在学科范围内进行专业调整或根据个性化方案设计修课计划。这种教学模式能给学生充分选择的机会,很值得推广。

    同时,在目前研究生教育比较普及的情况下,转系不再是改变专业的唯一方式。打算继续读研究生深造的学生通过考研究生来改变自己的专业,逐渐成为一种比较理想的渠道。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硕士研究生王军本科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提到跨专业读研的原因时他说:“与计算机专业相比,我对社会学更感兴趣,于是在考研时就选择了社会学。”

    有了理科的学术背景后,王军觉得自己在思维上比一直读文科的同学更有优势,“尽管在基础知识上我比不上别人,但我对新理论、新思维的接受往往比别人快。基础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完全可以弥补本科期间没有读社会学专业的缺陷。”

    小资料:

    在欧美高校里,换专业甚至换学校非常普遍。美国人认为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校无权干涉。在一些学校,只要写明转系的原因,拿到原专业“同意放人”的签字以及新专业“同意接收”的签字就可以了。在英国,只要说服学校相信你有能力读完要转去的系,学校随时可以放行。手续上,只要经过在读系的系主任许可,并得到要转系的系主任同意即可。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