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8日
星期
中考加分优惠政策并非深圳“专利”,不少地方政府都有类似政策

加分受益者非富即贵
91.1%青年认为不合理

实习生 严亮 李春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4-28    [打印] [关闭]
    

    4月19日,为吸引金融高管人才,深圳市教育局提出“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可加10分”的优惠政策。消息一出,社会各界群起质疑。4月23日,教育部称“深圳金融高管子女中考加10分”有违教育公平和国家现行教育政策,已责成深圳市予以调查和纠正。

    短短几日,从媒体爆料、网民热议,再到政府叫停,教育公平问题又一次被提升到全社会关注的风口浪尖上。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腾讯网教育频道联合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2042人参加,35岁以下青年超过九成),调查结果显示,91.1%的人认为这一规定不合理,47.1%的人认为中高考加分应取消。

    中考加分优惠政策并非深圳的“专利”。福建省漳州市规定,自2006年起,凡是经市政府审核公布的2005年度漳州市民营企业前100名的纳税大户,其控股企业主的子女中考均可享受加20分的照顾。河北省石家庄市规定,报考师范类院校的考生,父母一方是中小学教师的照顾8分,父母双方均系中小学教师的照顾16分。合肥市给外来投资人员的子女加分。乌鲁木齐给拔尖人才、出国留学归国人员的子女加分……

    各地各部门都为“加分政策”给出了相应的解释:地方政府希望吸引人才、发展经济,职能部门是为了奖励典型,推动工作。

    然而,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些享受加分政策的对象大多“非富即贵”,而农民工、低保户之类的底层民众子女可享受加分待遇的,少之又少。

    调查显示,47.9%的人认为加分政策让有权有钱人家的子女占尽好处,51.8%的人认为实际上是将中高考这种纯粹的“智力比拼”变成了“家庭综合实力”的较量。63.1%的人认为这破坏了教育公平和公正。

    本报曾于2006年8月发表报道《不能让加分沦为腐败通道》指出,湖南省上千“体育竞赛优胜者”是“水货”,考生能否弄到“体育竞赛优胜者”资格证书,背后是考生家长们在角力。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达建文曾建议取消高考加分保送政策。他指出,当前高考实行的加分、特权保送等不公平政策应当取消,否则将对即将步入成年的青年学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对落实素质教育形成障碍。

    中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应该取消?46.2%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认为加分政策应该存在的只占30.3%。“如果加分政策会导致教育不公平和腐败现象,那还不如取消算了!”一位参与调查者留言。

    “加分政策也要区别对待。”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杨东平教授指出,目前全国的高考加分政策,共有两大类:一是鼓励性加分,其中包括对学生家庭成员的奖励,如纳税大户的子弟、高校本校教职工子弟、博士子女等等,往往是这类加分容易导致弄虚作假,滋生腐败。二是照顾性加分,例如对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加分等,照顾性加分制度无论从制度设计的宗旨,还是从制度的实际作用看,都是积极、合理的。

    杨东平曾组织过一个关于1990年以来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调查。调查发现,中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的子女集中在优势高校,农民、工人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子女更多集中在普通高校和大专院校。具有较强的文化、社会资本的群体,在享受教育资源时仍然占有优势,阶层差距在不断扩大。

    “一个深圳的孩子和一个农村的孩子本来就不在一个起跑线上,再采取特殊加分政策,这就是双重的不公平。”杨东平教授说。高管子女即便在以分数衡量来录取的竞争当中,已经占有很大的便宜,因为存在一个所谓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的传递。

    调查中,57.1%的被调查者支持烈士子女应该获得加分,50.9%的人支持在文艺、体育、科技等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获得加分,还有43.1%的人认为加分政策的对象应该是农民工子女、贫困生。

    “加分政策应该为一小部分真正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帮助,应该向着维护教育公平的方向发展,政策要向弱势群体倾斜和补偿。”杨东平指出,对于一些特殊群体的教育需要,地方政府还应该从现实角度考虑,可以开辟其他的途径,而不仅仅靠加分政策。比如,一对海归夫妇学成回国发展,其子女在美国长大,中文不好,在中国普通学校上学肯定不行,那就可以单独办一所民办学校,满足他们的需要,也不需要占用公办教育的教育资源。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