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如何照进“阳光工程”
本刊曾发表学者杨鹏的文章《3000亿资金大饼与农民“三权”问题》。文章称:为建设新农村,中央决定向农村转移支付3000亿元财政资金。全国各地各有关方面闻风而动……一些媒体看着这样的势态,开始担扰起来,警惕,3000亿元别被忽悠了!
今日刊发之调查,涉及资金仅数万元,试图厘清新农村建设中最末梢的一些状况。然而前方记者发现,即便这样,仍阻力重重。
4月24日,本报收到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一位读者举报,称合江县先市中学存在弄虚作假,侵吞国家财政下发给当地的农民工培训款的现象。记者当即前往调查。
2004年起,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建设部共同组织了一项针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领域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简称为“阳光工程”)。该项计划由政府公共财政拨款,组织社会力量和学校,对农民工进行技能培训。
举报人、合江县密溪乡中学物理教师蒲德荣告诉记者,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新成立的先市中学合江分校,申请了国家“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并先后得到财政拨款近7万元。但该校从未组织过相关培训,刚入学的高一学生“都是稀里糊涂在培训单上签的名”。
这届学生现今都已毕业,多数分散在各地打工。记者先后采访了8名学生,他们都称自己对先市中学合江分校的“阳光工程”培训并无印象,“只是在老师下发的一张表格上签过名”。一些学生拿到了一本“技能培训证书”,但他们都说,并不清楚这本证书是怎么来的,他们也没有上过任何相关的培训课程。
其中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很肯定地告诉记者,他还曾看见,有教师代一些不在场的学生签名。
蒲德荣说,从2006年开始,他就先后向县纪委、省纪委和当地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办公室投诉。县纪委曾对此进行过调查,并于2007年10月对他的投诉进行了反馈。县纪委申诉办公室一位名为胡林伟的工作人员告诉蒲德荣,他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先市中学争取到的培训款,已经作为教师的补助,下发了近两万元,还有近5万元,至今还留在学校的账户上。
针对蒲德荣反映的情况,记者先后联系了合江县先市中学、合江县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和合江县纪委。
先市中学校长税涌告诉记者,2005年7月,为了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学校在合江县又办了一所分校,并以承包的形式,将学校交由蒲德荣和周科管理。但由于蒲、周二人在办学过程中产生了尖锐的矛盾,导致分校的日常教学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所以在半年后,学校撤销了这所分校,将学生纳入校本部管理。蒲、周二人要求学校退还承包费用,但由于双方对费用数额认定分歧过大,此事便一直拖到现在。
“我觉得蒲德荣是以此作为对学校的报复。”税涌说。
对于学校“阳光工程”的培训情况,税涌认为,学校对这项工作是“认真细致严谨”的。2006年,学校先后进行了两期培训,其中农民工170余人、在校学生35人。这些人都拿到了“阳光工程”的技能培训证书。
当记者问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对该培训毫无印象时,税校长的解释是:“职高的学生素质相对比较低,他们并不清楚那些培训是做什么的,而且很多人根本没把这当一回事。”同时,“当时是第一届培训,也许宣讲政策多了些,真正的培训课程少了些,学生不爱听”。
对于“阳光工程”拨款的使用,税涌称自己是2006年11月才到先市中学担任校长,“之前的事并不是太清楚”。
一直经手此事的学校实习生产处商主任先是告诉记者,2006年的拨款为“6万多近7万元”,但在记者的追问下,他又将拨款额“修正”为“38000元,人均190元”,“学校还往里贴了不少钱哩”。
“这些情况纪委都调查过了。”税涌还告诉记者,当时所有的学生名册和账户明细,现在还保存在县纪委处。
4月28日上午,记者向合江县纪委申诉办公室提出采访要求。胡林伟告诉记者,愿意接受采访,但需要通过县委宣传部“走程序”。但当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应记者要求,与县纪委联系后,对方又拒绝了采访。理由是“这个案子正在调查中,不方便向外部透露情况”。
而对“阳光工程”资金使用状况负有监督责任和公开义务的县农业局,则直接拒绝了记者采访。一名工作人员在电话中称:“算了,这没什么好谈的。”便挂断了电话。
宣传部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天中午,在记者提出采访要求后,他曾找过县纪委了解情况。县纪委经手此事的工作人员告诉他,这个案子已经调查了近两年,但至今尚未得出最后结论。
合江县先市中学是否在“阳光工程”培训中进行造假和侵吞上级拨款?记者将继续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