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举措二百多 关键靠个人
1998年,北京市市区每年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良和优)的天数是100天,2006年已经增加到了241天。北京奥组委工程与环境部提供的数据表明,北京市的环境质量已经连续9年得到了改善。
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相关标准,国际奥委会医学委员会对北京市环保局去年8月测量并提供的一组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状况等在内的空气质量数据进行了分析和评估,认为8月的空气质量不会对奥运会参赛运动员的健康造成任何损害。
为了达到上述标准,北京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已经在近几年采取了200多项措施。随着奥运会的日益临近,2007年北京市对于环境治理的投资达到了250亿元人民币。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说:“改善能源结构,使用清洁能源,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不许建筑工地裸露渣土,这些都是北京市为改善环境所作的努力。”
除此之外,对于工业结构的调整也是北京市治理污染的重要举措。5年来,190多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或搬迁或调整,比如北京焦化厂的全面停产以及北京首钢的限产和搬迁,都是为了让北京逐渐远离污染。
杜少中说:“由于措施得力,最近几年北京的大气质量一直在好转,这都是有数据可以表明的。另外,北京现在有很好的宣传环保的舆论环境,很多市民意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开始亲身参与到环保当中。”
2006年5月,数十个北京大学生环保社团和民间环保组织,和北京一些私家车驾驶者代表一起,号召全体北京市民“为了首都多一个蓝天,我们每月少开一天车”,杜少中率先响应,第二天就步行上班,坐公交车回家。“当时有人说我是‘作秀’,我觉得少开一天车就是对环保事业的支持,可能自己会遇到一些不方便,但是对治理北京的大气污染就是有效果。”杜少中说。
“如果没有急事的话,走路、骑自行车都是好办法,还能锻炼身体,减少环境污染。再比如,建议大家少用塑料袋,如果我们买菜的时候不用塑料袋,那就是在减少污染源。所以,要想改善北京的大气质量,一要靠政府制定环保措施,加大检查力度,二是要靠每个市民的自觉努力,环保是大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