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公布委员发言体现民主进步
4月28日,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版块公布了500多篇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期间的委员大会发言和100多篇提案。公开委员大会发言,这在中国政协史上还是首次。这些言论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个方面,有的对综合性、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真知灼见,有的对涉及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问题建言献策。综合此前的有关报道可知,这些发言,有的已经产生了积极的制度效应。
授权官方网站正式发布政协委员的大会发言,既是人民政协制度的务实之举,也是民主进步的一个标志。作为我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政治协商制度以其社团性、爱国性和民主性,构成了我国民主政治架构的重要基石。政协尽管不是权力机关,其决议和委员建言并没有法定的强制效力,但近几十年来政协和人大同期开会、同时换届的制度安排,更加体现了国家对政协民主作用的重视。事实上,政协委员的很多会议发言和平时的议政意见,也对国家的有关制度建设和公民利益保障,以及监督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意见甚至通过法定程序成为法律。
民主政治的重要模式之一,就是代言人的提议制度和辩论制度。在两会期间,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就某件事或者某项制度依宪提出自己的意见,进而影响管理者和决策者,正是民主政治的实践。而政协委员的这种参政议政行为,同时也是有关界别利益的反映。正因如此,各有关利益阶层就希望能及时听到代言人的发言,以确定自己的利益呼声是否得到了表达,辨别代言人是否尽到了职责。在民主国家,体现代言人与公众联系的重要渠道之一,就是电视直播议会发言和辩论。
随着中国公民民主意识的提高和我国民主政治的日趋成熟,人们对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职务发言,也日益有了及时了解的愿望。但基于多种原因,我国至今尚未实现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会议发言与辩论的“无缝传播”和“无漏传播”,选民和公众还只能通过媒体听到摘要性的发言,尤其是某些所谓“过激”言论,更是被大部分屏蔽。
事实上,全国政协委员在近十年来的民主建言中,表现得相当活跃。他们不仅言论开放、大胆,而且很多话恰中肯綮,直击积弊。今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李金华委员猛烈批评国家发改委的权力过于集中和对发展改革的阻碍作用,就是典型一例。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此前,民众还无法及时听到委员们的全部发言。
此次,全国政协通过网络这一全新传播模式,公开委员们的发言,在推动民主政治方面,无疑向前迈了一大步。闭门造车式的会议所体现的民主,充其量只是一种言不可知、威不可测的“为民做主”,而开放式的会议,才是“以民为主”。公开代言人的全部言论,不仅能沟通代言者和民众,促进代言人更好地代行民主权利,还能让有关问题展现在阳光下,让决策者和管理者面临更大的压力,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以解决问题。这种良性传递效应,正是民主政治的初衷所在。
从理念上看,此举符合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突破了过去“为民做主”式的民主,转而走向“以民为主”的真正民主;从技术上看,政协此举亦为有关部门探索了一条成本低廉、效率很高的民主制度模式,值得借鉴。
当然,以完整意义的民主政治来衡量,会议公布部分政协委员的发言,依然没有完全满足公众的知情需求。我更期待的是,在尽可能短的未来,彻底实现对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会议发言与辩论的“无缝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