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日
星期

暴力标语为何能获得广泛同情

沙洲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01    [打印] [关闭]
    

    发现小偷必打死——这是广东东莞常平正成步行街旁的一栋居民楼墙上一条“暴力标语”。已经记不清是第几次看到诸如此类的新闻了,和过去一样,这样的标语照例引起了争论。市民中有赞成有反对的。而法律人士称,这种标语是不妥当的,也是不合法的。(《广州日报》4月29日)

    这样的标语当然是不妥当、不合法的,因为它渲染了“私刑合理”,也侵犯了司法机关对司法审判的垄断权。指出这些很容易,但这种一眼就可以看出存在许多问题的标语,为什么像春草一般,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个地方,而且是普遍现象。网民的态度也值得注意。我发现,大多数网民对这样的标语持同情态度,温和一点的说“小偷是挺讨厌的”,而态度激烈的就主张“打死一个少一个”了,甚至还有网民提出,“以后法律应规定发现小偷可打死,这样打死小偷就合法了”。

    暴力标语本是一个反常的社会现象,如果仅仅孤立、偶然出现,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结为标语的制作者法制意识淡漠,但长时间、大范围地出现,同时又获得如此之多网民的同情,就必须深究其背后的社会原因了。在我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警方维持社区治安的力度不够,不能有效遏止小偷小摸的行为,暴力标语的出现,其实是居民不堪其扰的无奈之举。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执法经济思潮的影响下,警方往往对涉黄、涉赌等有款可罚的治安案件比较积极,但对小偷小摸一类通常无款可罚的治安案件就不甚积极。笔者在某地的社区网站上就曾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小偷猖獗到抢劫,110接报却不出警。不难想见,居民在不能及时获得司法救援的情况下,就只能求助私刑,暴力标语大量出现,也就不可避免。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