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点滴皆学问 事无巨细需认真
读完《中国青年报》上关于士官向南林的报道,我发现有两个字始终贯穿于他成功的历程,那就是——“认真”。
从小时候父亲的严格教导到上学时的勤奋刻苦;从新兵连时“抹布不离手”地“走到哪儿擦到哪儿”到主动清理又脏又臭的厕所;从苦练专业技术到深入学术研究;从学习看似枯燥乏味的理论到大费周章地学习架子鼓……事无大小,他都踏踏实实地去做,认认真真地去完成,只因心里有着这样一个信念——“多学一点儿”。在他看来,学问就蕴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什么事情都重要,做什么事情都得认真。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年轻人:他们也怀有崇高的理想,脑子也很聪明,整天摩拳擦掌地期待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对生活中的小事却不屑一顾。他们的口头禅就是“这有什么用?”他们看似很精明,很有打算,但只知道怨天尤人、一事无成的也是他们。因为他们左等右等,就是不见有预想中的“大事”发生,也没有他们预见的“机会”让他们一展身手。所以他们成日里这也不愿做,那也不屑为,在焦躁与等待中白白地浪费了大好时光。
我很想告诉他们:生活不是用来“用”的,生活是用来“享受”的。而享受生活的乐趣就包含在你认真做事的过程中。认真做好手头的事情,可以培养一个人对生命的热爱,使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因为,生活本身就是由这些平凡琐事组成的。即使是世界上的名人,那些名垂青史的丰功伟绩总共也不过那么几件,真正惊天动地的日子总共也不过那么几年,他们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还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度过的,而他们坚强的意志和执著的精神就是在这些看似平凡的小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
如果你的眼睛整日都盯在你的宏伟目标上,对其他事情都置若罔闻,那么慢慢地,你就会发现周围居然没有一件值得你去做的事情,空虚和无聊就开始慢慢地销蚀你的生命,你会变得越来越焦虑、浮躁。到最后你的生命就会成为一张白纸,一具空壳,这才是真正的悲哀。
其实,生活是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规划去发展的,这当中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虽然规划未来很重要,但万事皆在变动,无法预料的各种困难和机遇将不断出现在你面前。我想,在学校时,成绩优秀的向南林当时也不会料到自己会读不起大学;当兵后,拼命学习的他也不会料到他会失去考军校的机会;在用心去做周围的事情时,他也决不会想到自己后来取得的辉煌成果。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改变自己认真做事的态度,面对别人的不解和非议,甚至嘲笑,他都毫不动摇,仍然一如既往地认真对待身边的事情,哪怕是别人不屑去做的“傻事”。
我为他这样一种认真执著的精神而感动,为他有这样一种坦然宽阔的胸怀而感动。就像《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一样,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阿甘一样,向南林与他们有着同样的人格魅力。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无论遭受怎样的打击,他们都能认认真真地做好手头的事情,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享受生活的乐趣,找到生命的意义。而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年轻人最需要的。
在我看来,理想能否实现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对生活的态度,是你在绚美如花的青春岁月里树立自己的理想和追求,而且你为之流汗了,为之拼搏了。无论怎样的结局你都享受了追求理想的过程,感受了生命的美丽,你不会遗憾了,你的青春会在你对理想的追求中永远闪耀着光芒。
正所谓生活点滴皆学问,事无巨细需认真啊!如果一个人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那他就永远也站不稳一个山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