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被放大的快乐
这是一个主题为“快乐生活的艺术——如何找到快乐生活的方法”的沙龙。主持人上来就问了大家一个问题:现代都市纷繁忙碌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时间静下心来想一想,快乐是什么?
快乐需要定义吗?谁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从没考虑过“快乐”给自己带来了什么。
小偌说,身边有个女孩,看上去各方面条件相当好,应该是个生活惬意的人,但她却总是在不停地抱怨。为什么呢?她想不明白。
红说,快乐是一种心理体验,每个人的心理体验不同,每个人的快乐也不同。但快乐似乎总是和幸福、高兴、喜悦、成功、满足之类温暖的词语联系在一起,这些词语因为与快乐非常接近,有时候,人们好像已经通过它们接近了快乐本身。
但不同的是,成功、满足是结果,而快乐是过程也是结果。宇反驳说,成功了就会快乐,快乐了却不一定成功;就像快乐了不一定幸福,但幸福了就一定快乐一样。
众说纷纭。珍讲了一个美国教育部前任部长和一个店员的故事。
在一个明朗的下午,部长走在第五大街上,突然想到要去买一双短袜。一个不到17岁的男孩迎接了他。他热情地招呼部长:“您知道吗,您来到了世界上最好的袜店。”说完,他从架子上拿下了各种袜子摆在部长面前让他挑选。
“我只买一双而已,要不了那么多。”部长解释说。但男孩却依旧兴致勃勃地介绍着,然后告诉他:“我只想让你欣赏世界上最好的袜子而已。”
这个时候,部长对袜子的兴趣减弱了,对男孩却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告诉男孩,能保持如此激情快乐地工作下去,就一定会成功。若干年后,这个男孩果然成了美国最著名的短袜大王。
听完这个故事大家意识到,其实快乐是有感染力的。在主持人的建议下,大家开始分享生活中让自己快乐的事。
春说,每次看到孩子得到了健康成长,就会快乐;明说,我能从事我喜欢的工作,而且还能养活自己就很快乐;怡说,每天早上上班看到旁边的一排排绿树,就一路唱着歌快乐地去上班……
看来,快乐是一种心理满足,是对自己的认可,是对自己人生和生活的接纳。
接下来,小偌分享了刚刚发生在她身上的一件小事。早上,她心情愉悦地去上班,到了公司心情也基本Ok,但老板的一个电话打断了她的美好体验——她又陷入了苦闷的情绪中。
几乎每个人都有相同的感受。有的人说,当时感觉自己非常快乐,等到后来逐渐平静下来之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做你想做的,但不要强求你想要的。”很久没有发言的云突然蹦出这么一句话。她接着分析,做能让你快乐的事情,但不要想一定要达到快乐,这样快乐就会被放大。洞察自己内心的感受,自我接纳,欲望不要太高;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对自己多了解一点,包括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个性特征有哪些优劣。“快乐是一个比较的过程,要学会自我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