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
世说新旅

门票价格涨不过民众旅游热情

李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09    [打印] [关闭]
    不久前看到一则新闻,说国家八部门联合发布通告,将在未来的一年里对全国的景点门票实施整顿,而在此期间,所有的景点一律不得涨价。最近几年,关于门票价格的讨论似乎层出不穷,而此次国家出面,看起来是对涨价风潮的一个回应。

    几年前,我第一次去拉萨时,刚好赶上门票涨价,当时没舍得去布达拉宫和大昭寺,觉得自己是个穷学生,索性等有钱了再来看。未曾想几年过后,自己还没毕业,布达拉宫旺季的门票已经从100元涨至200元,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扼腕叹息,后悔当年过而不入。

    所以门票降价,对我等穷人来说是有好处的。但是几天以后,又有一条新的报道,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景区已经赶在“限涨令”出台之前抬高票价,而且该限令并不包括有社会资本参与筹建的景区,鉴于不少景区都已承包给企业,这意味着其效果将十分有限。那篇报道还列举了其他一些规避限令的做法。但不管怎样,有所限制聊胜于无。

    我想强调的另一种认识是,把中国景点门票涨价的情形和外国简单地加以比较,并从这种比较中寻找对降价的支持。比如有报道称:法国卢浮宫的门票只有8.5欧元,从居民收入水平来看,最多相当于10元人民币。韩国的景点门票价格一般在1000~3000韩元,约合人民币7~20元。就连人造的著名商业景点洛杉矶环球影城,门票也只有60美元,从居民收入水平看,相当于中国的三四十元。在意大利,最贵的门票价格也不足人均月收入的1%。”

    这样的比较看似有道理,因为如果低票价是一种“先进经验”的话,我们自然能找到降价的理由。但是这种低票价的表象背后,实际上有一系列复杂的因素,它首先牵扯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在中国这样的国家,旅游的实质是什么?

    对于支持中国旅游业的大多数旅行者,旅游仍然是一种最为符合“消费”之定义本身的行为。就好像很多年前,人们攒够一笔钱很希望去北京。对于身处外地的人来说,这是一次很荣耀的经历。现在的旅游和那时相比,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现在可供选择的地方更多,大家出门的次数更频繁。但是物质的丰富似乎没有带来心态的改变,在旅途中花钱,无疑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既然决定了出门,就不会吝惜在过程中的所有花费。

    正是如此,我们才会看到尽管九寨沟的门票价格已经一涨再涨,人们仍然趋之若鹜。一个很明显的道理是:如果门票价格高得离谱,已经超出了人们能接受的范围,那么在市场竞争中,它们会慢慢地遭到淘汰。事实的发展显然给出了反证,在景点普遍提价的同时,我们看到的却是越来越多的出行者。持续高涨的门票价格,似乎抵不过同样高涨的民众的热情。

    或许我们应该承认这个讽刺的事实:在门票高价的背后,实际上还藏着更为广阔的提价空间。那么,我们是否还需要限价呢?

    在北美的夸扣特尔人中,有一种颇为有趣的“夸富宴”传统。每到一定时期,酋长们会竞相散尽财物,以此来获得他人的尊敬。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该传统在19世纪被传播到了民间,当所有人都竞相斗富时,夸富宴所造成的浪费最终导致了夸扣特尔人的覆灭。

    当旅游进入了一种耗费逻辑时,我们自然要对它加以限制,这或许不符合经济的规律,但是符合一个和谐社会的根本追求。如果能够有一套完善的体制,保证旅游业的收入能够很好地用来改善当地人的生活,那么适当利用这种耗费逻辑,也未尝不是弥合贫富分化的有效手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