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

王秋杨告诉你电视看不到的登顶之难

本报记者 慈鑫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09    [打印] [关闭]
    看到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进展非常顺利,很多不明就里的人也许会以为登顶珠峰传递奥运火炬并非难事。对此,第一位成功抵达“地球三极”(南、北极和珠峰)的华人女性王秋杨,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记者,即使是不传递奥运火炬,登顶珠峰都是异常艰难的。

    今早8时,王秋杨应邀来到搜狐网络视频直播室时,登山队的攀登高度已经达到8800米,进入了登顶的冲刺阶段。王秋杨介绍说,在最后穿越一片大雪坡后,登山队员将经过一系列的横切路线才能向珠峰峰顶冲刺。“这段路坡度很大,通常都在45度以上,直线攀登根本无法进行。”王秋杨说,“横切攀登非常耗费体力,同时,由于山势陡,登山队员的心里也会感到紧张。”

    据王秋杨介绍,攀登珠峰穿的靴子就有3.5公斤重,身上还要背负各种装备以及氧气瓶。她当年攀登珠峰时,感觉最后这一段路异常艰难:“面对着陡峭的山崖,脚下是坡度很大的雪坡,人们通过电视转播无法体会到那种艰险的感觉。”

    王秋杨回忆说,本次登顶珠峰的中国登山队队长王勇峰,曾在1993年登顶珠峰期间失踪过28个小时。当时,王勇峰在海拔8700米左右第二台阶处发生意外,身体倒挂在梯子上,由于装备厚重,体力消耗也接近极限,仅靠自己很难翻过身来。王勇峰倒挂了20多个小时才被救援人员发现。“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事情。”王秋杨说,“身体倒挂,就算是小孩也能自己正过来。但登顶珠峰,这种情况有可能危及生命。”

    今天登顶珠峰时,天气并不是很好。从电视能看到四周云雾缭绕。王秋杨对此表示,能见度差也有好的方面,因为看不到陡峭的山势可以少些恐惧。但这种情形对登山队员的心情也有负面影响。王秋杨说:“登顶的最后阶段,队员经常是1个小时才能前进100米,迟缓的速度本身就令人感到乏味,再因为能见度差连四周的山景也无缘欣赏,队员的士气多少会受到打击。”

    不过,今天肩负传递火炬重任的登山队员们个个士气高涨,显得非常兴奋。当看到几名登山队员摘下氧气面罩、脱掉外层手套进行火炬传递的操作时,王秋杨不禁为他们担心起来。“山顶上实在是太冷了,空气又非常稀薄,脱掉面罩和手套的时间可不能太长了。”王秋杨说,“在珠峰峰顶,脱掉外层手套之后,即使是在戴着内层手套的情况下,登山队员仍有可能被冻伤,脱掉面罩的结果也是这样。因为那里的气温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七八级的大风能把冷气直接吹进人的骨头里。”

    本报北京5月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