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9日
星期

英雄本色

——记武汉市财政干部、退伍军人邱应发
本报记者 甘丽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09    [打印] [关闭]
    他是战场上的英雄,两次立下一等功,身上至今残留着4块弹片;他是勇斗歹徒的勇士,赤手空拳面对4个拿着匕首的劫匪;他是扶贫济困的“雷锋”,20余年来,捐款捐物12万余元,帮扶近千人。

    其实,邱应发自己并不富裕。1999年妻子下岗,家庭负担很重。直到去年才在乡亲和同事的帮助下盖了自己的房子。刚建好的房子以及今年元旦才开张的农家乐餐馆让邱家背上了20多万元的债务。但邱应发和妻子吴淑珍打算家庭条件有所改善后,还要帮助更多困难的人。

    邱应发的老家陶山村,地处武汉远郊,“泥巴垒墙,树皮盖房”,当地经济极为落后。1986年,邱应发退伍回乡时,正值陶山村遭遇天旱,乡亲们要走几里路才能挑到水吃。他主动找村干部商量,大家集资打一口深井,彻底解决乡亲们的吃水难问题,并带头捐出2000元。在邱应发的带动下,村民们很快集资5000多元,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并建起了水塔。这口井一直使用了10多年,直到村里通了自来水才“光荣退休”。看到村里穷,邱应发又想出了一个“靠山吃山”的好点子——给村里办一个石料场。他怀揣5000元现金回到村里,与村干部一合计,开办了陶山村第一家集体企业。第二年,他又无偿赞助5000元,帮村里建了一座砖厂。

    退伍后,邱应发被安排在新洲区基层财政部门工作。因为工作关系,他经常要挨家挨户与农民打交道,耳闻目睹了不少贫困家庭的难与苦。邱应发在原金台镇财政所工作时,一次去新建村征收农业税。当走进十组童寿老人家中时,邱应发的心情一下沉重起来。童家屋里基本没什么家具,一张床只有一条腿,其余3条腿是用土砖垫起来的。老人从床头摸出一个布包,里面全是硬币。接着,老人又从床下拿出一个坛子,从中掏出20多个鸡蛋装进竹篮递给他,并指了指村里分给过年的几条鱼说:“我腿脚不好,麻烦你帮忙卖了抵农业税吧。”邱应发默默地从自己口袋里掏出钱,替老人缴齐了农业税。1990年,陶山村的叶旺明老人摔伤后长年瘫痪在床,起居全靠体弱多病的老伴周淑珍照料。得知此事,邱应发立即给老人送去了几百元钱。18年来,只要有空,邱应发就到叶家探望,不是送些柴米油盐,就是留些生活费。邻居张咏娥说:“邱应发像他们的亲儿子一样。”

    2007年,新洲区成立了慈善会,邱应发被推选为监督会长。他经常收集贫困家庭的情况,反映给慈善会。毕铺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小燕不幸得了白血病,家庭很贫困。他去买菜的时候听到人议论,就上门了解情况。核实相关情况后,慈善会资助了吴小燕家3000元,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

    这些年来,邱应发还先后资助了10多名学龄儿童,其中6人考上大学,8人读完高中。

    帮助了那么多人,邱应发从来没想过回报。比如经他资助的大学生毕业后,邱应发就主动不跟他们来往。他认为没有必要,他们应该自己出去闯了,而自己的使命也已经完成了,“他们努力工作就是回报社会,或者再去帮助别人,而不需要他们来回报我。”

    “爱人民高于自己,学人民改造自己,爱人民胜过自己,为人民舍得自己”,邱应发请人把自己写的这段话写成了条幅,挂在自家厅堂里,以勉励自己。

    本报武汉5月8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