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0日
星期

教不致用,怎能学以致用?

叶花果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10    [打印] [关闭]
    近日,山东社会科学院公布了山东省行业人才需求最新报告。报告显示,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其中约40%的已工作大学毕业生认为大学所学知识“很少部分有用”或“基本无用”。(《济南时报》5月8日)

    古人有语:“读书不见圣贤,如铅椠庸;讲学不尚躬行,如口头禅。”意思是说,研读诗书却不洞察古代圣贤的思想精髓,只会成为一个写字匠;讲习学问却不能身体力行,就像一个只会口头念经却不通佛理的和尚。从山东社会科学院的报告看,约40%的已工作大学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还有一些大学生必然会因为大学所学知识“基本无用”而“毕业即失业”,如果他们付出昂贵的学费,倾注四年宝贵的青春时光所学的知识只不过是“口头禅”,或在工作中无“用武之地”,那么谁该为他们负责呢?

    另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全国高校的260多个专业中,考生对其中90%的专业认识不足,有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65.5%的学生表示有可能的话将另选专业。专业结构不合理、学非所好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可见,无论是学不致用,还是学非所好,都对个人的成才与发展极为不利。

    “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固然与部分大学生的素质相关,但更是大学教育的“缺陷”造成的。重课堂教学,轻市场实践;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差,这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软肋。还有一些高校实验实习设备缺乏,学生在黑板上学习开机器,很难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说,就是大学的“教不致用”,才导致广大毕业生未能学以致用。本来,“学”并不是终极目标,“学”的目的在于“用”。然而,我国大学长期存在的“以施教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既无法满足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需求,也注定“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于是,在就业压力日趋严峻的形势下,有的毕业生选择“转行”,从头开始;有的毕业生呆在家里“啃老”。

    就业是民生之本,人才是巨大的资源。针对“近半大学生未能学以致用”的现象,当前的大学教育需要多做反思与改革。在专业设置方面,应从社会需求的实际出发,重视市场需要,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更不应不顾实际需要扩大招生。在教学实践方面,应该尽快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贯彻实战性教育,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技能。在“通才”教育方面,应该帮助学生提前做好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减少择业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培养出真正能够适应社会的人才,让每个大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在人生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灿烂天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