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
星期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免费培训班2006年举办至今,受助学生已达540名

贫困高中生的命运从这里转变

本报记者 闵捷 实习生 杨恬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12    [打印] [关闭]
    

    白马扎西是一个藏族男孩,家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九寨沟县,今年2月,正读高三的他准备辍学,原因是他看不到希望。

    他有两个妹妹,都在读初中,母亲操持家务,全家每年主要的经济收入,是父亲外出打工挣的三四千元钱。这些钱主要都用在他身上了,因为高中一个学年的学费就要2100元,还要加上伙食费等开销。白马扎西越想越沮丧,觉得自己让家里更贫困了,即使考上大学,也只会让家庭的经济负担更沉重。

    他向老师讲了辍学的想法,老师想帮他,向他介绍了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工程学院”)正在招收免费培训班学员的消息,这个培训班面向家庭贫困的高三学生,通过一年的教育,然后帮助学生就业。白马扎西一听就被吸引住了,当场决定报名。

    可是免费培训班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他连着5天给招生老师打电话,表达自己想读书的愿望。刚巧有一个学生放弃了免费培训班的名额,最终,招生老师把白马扎西给补了进来。

    记者近日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的工程学院,见到了白马扎西,他告诉记者:“我能在这里学习,家里人都非常高兴。”

    据工程学院领导徐诗勤介绍,免费培训班对学生实行“五免一补”,即免学费、书本费、住宿费、服装费、职业技能鉴定费,提供每人每月150元的生活补助。

    每年的3月~8月学生在校学习理论课程,9月由学院牵线,送到德阳等地的企业参加实训,直到第二年的2月底。实训结束后,学生都能顺利地应聘到企业。

    免费培训班自2006年3月举办以来,已毕业了两届学生,第一届100人,第二届200人。今年,正在接受培训的学生有240人。

    开办三年以来,免费培训班改变了众多贫困学生的命运。来自凉山州的彝族学生木呷日铁便是其中之一。

    木呷日铁的母亲身体不好,父亲成了家里唯一的经济支柱,负担着两个儿子的生活。前些年木呷日铁的叔叔去世了,留下了一个儿子,也需要木呷日铁的父亲来照顾。

    这兄弟三人都在读高三,读书的费用让家庭入不敷出。木呷日铁给记者算了笔账:高三一学年,一个学生要交纳的学费是2200元,补课费是1000元,住宿费是200元,“把这几项加到一起,我们三人把高三读下来,要花一万元。母亲每月吃药又要花掉一千多元,父亲根本负担不起。”

    于是木呷日铁的父亲被迫卖地来供养家庭。“一亩地能卖2500元左右。我家已经卖了5亩田地、4亩林地,现在只剩两亩田地和两亩林地了。”木呷日铁噙着泪告诉记者,“看着父亲压力那么大,才50多岁,头发就白了,我心里很难受。”

    为了省钱,木呷日铁兄弟三人决定不在学校食宿,在校外租了一个简陋小屋,从家里拿米,自己做饭吃。“我们心里清楚,即使考上了大学,我们也没钱去读。”木呷日铁说。

    在2007年年底,三人定了一个“兄弟契约”:谁要是在寒假前的最后一次考试中考得最差,谁就辍学,回家务农,减少家庭的经济负担。

    “寒假前,班主任介绍了工程学院举办的免费培训班,我二话没说就去报名和参加面试了。”木呷日铁说,“我入选免费培训班,我的两个兄弟就不用考虑辍学了。父亲特别开心,说我到企业上班之后,就负责供养我哥,他负责供养叔叔留下的儿子。”

    参加免费培训班后,木呷日铁的心里也不是没有动摇过。今年4月,高中的体育老师给他打来电话,让他带上500元考试费,去成都参加高校的体育特长生考试。“我从高一时就进行体育训练,希望通过体育特长生的途径上大学,3年辛苦训练下来,让我完全放弃上大学的梦想,还是很难。”木呷日铁说。

    免费培训班上的几个好朋友也鼓励他去成都试一试,可大家东拼西凑,仍然凑不够500元的考试经费。木呷日铁放弃了去成都的念头,告诉自己连考试的钱都没有,今后怎么去上大学。

    他铁了心在免费培训班好好学习,一年后找一份稳定工作,成为家里的第二根顶梁柱。

    其实,免费培训班2006年第一次招生时并不顺利,有些人认为是骗局。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副院长、免费培训班的组织者龙斌告诉记者,招生老师当时到德阳市中江县的一所中学登门拜访,中学领导不相信天上会掉下免费培训班这样的馅饼,紧闭校门,不让招生老师进。

    龙斌说,“我们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态,而排除人们质疑的最佳方法,就是把免费培训班办好。”

    经过一年培训,首届100个毕业生在中国第二重型机械厂、东方汽轮机厂等知名企业顺利找到了工作,帮助家庭改善了生活境况。看见免费培训班名副其实,以前持怀疑态度的人从“不敢相信”转变为“热情欢迎”。现在,免费培训班越来越多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工程学院为了免费培训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龙斌告诉记者,一名学生在校半年的学习,学院从腰包里掏出的钱,平均有两千多元。

    尽管办这种班属于真金白银地往外花钱,但工程学院领导徐诗勤语气坚定地说,学院会把免费培训班坚持办下去,以此来唤起更多的人士关注贫困高中生,为这些学生家庭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