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谅他人能避免再次受伤害
当你被他人冒犯,比如受到欺骗和侮辱时,会怎样应对?是毫不犹豫地报复,还是试着原谅?无论选择哪种方式,我们都是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使自身的情绪得到释放。但你是否考虑到,你的行为方式对冒犯者有什么不同的影响吗?
通常我们会认为,在得到原谅之后,冒犯者会心存感激。由于将来有可能继续维持这种关系,因此会尽量避免类似的冒犯行为再度发生。但也有不同的意见存在。有观点就认为,冒犯者主观上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错,你的原谅加强了他的这种想法,从而做出类似行为的可能性反而会增高。
Trinity 大学的研究者Harry M.Wallace近期发表在《实验社会心理学杂志》上的文章证明了第一种观点:当我们选择原谅冒犯者时,冒犯者会更多地感到悔恨,同时类似行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会降低。
Wallace采用了一系列研究来证明他的观点。在第一项研究中,他通过巧妙的“囚徒困境”实验设计,让其中的参与者A冒犯了另外两位共同进行实验的参与者B和C。此时B表达了原谅,C表达了不原谅。之后实验继续进行,要求冒犯者A必须在B与C之间选择,对其再次做出冒犯的行为,结果发现,A对没有表达原谅的个体C再次做出冒犯行为的概率较高,而对表达原谅的个体B做出冒犯行为的概率较低。
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者设计了类似的情景,让参与者A在B与C之间做出选择,并调查冒犯者是否后悔自己的这种行为。结果发现,绝大多数参与者选择了再次冒犯没有表达原谅的个体C,并且对这种行为的后悔程度较低。
而在第三项研究中,研究者要求参与者根据自己的真实经历进行判断,一半参与者回忆自己做过的冒犯行为,并最终得到了原谅,另一半参与者回忆没有得到原谅的冒犯行为,最后要求参与者对后悔程度进行判断,得到的研究结果与第二项研究一致。
三个研究得到了基本一致的结论,即如果冒犯者得到了原谅,他会更多地对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同时,对被冒犯者再次做出同样行为的可能性会降低,而非升高。虽然并不是100%得到原谅的冒犯者都会避免再次做出类似行为,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结论是成立的。
中国有句古话“有容乃大”,选择原谅与宽容并不容易,但这却是减少未来再次受到伤害的更好方式。Wallace最后指出,考虑到原谅带来的诸多好处,个体在面对冒犯时,选择原谅是比怨恨报复更安全的处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