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

关注《藏地密码》是因为关注圣洁的西藏

实习生 王潇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13    [打印] [关闭]
    

    《藏地密码》引起热销是因为人们关注西藏吗?

    据悉,4月,重庆出版社推出商人何马“追寻藏传佛教千年秘史”的长篇小说《藏地密码》。出版社原定的10万册起印量因为订单超出预期而抬高到20万册,一周内就全部发货。包括企鹅出版集团在内的多家出版机构都在洽谈《藏地密码》的海外版权,其版权收入在韩国和台湾等地已经超过100万元。此外,西藏自治区旅游局局长巴珠、著名藏族作家阿来和《中国西藏》英文版执行主编周爱明博士等都热烈推介《藏地密码》。国内著名的户外运动品牌“三夫”也决定破例在自己的店内销售《藏地密码》,并将在未来一年半左右向会员销售《藏地密码》。

    《藏地密码》作者何马只身前往西藏时只有18岁。“那个时代喜欢探险的人们,都想去登珠穆朗玛峰,报纸上有很多类似的报道。”但是当他来到拉萨后,就被布达拉宫独特的气质和它头顶上蔚蓝的天空所吸引。“我突然觉得这个地方很熟悉,感觉像是回到了我的前世。”

    何马的叙述里仍带有当初的那种虔诚,“我第一次莫名其妙地感动。于是,我住了下来,每天看见的事物、无论是人还是物,我都感觉非常非常熟悉,那种感觉太不可思议了。几乎可以说,改变了我对这个世界的看法。”

    为了接受这个使命,何马查看了相关书籍600余本,这其中包括很多深奥的藏地佛经以及天文、地理、医学等各方面的书籍。他也曾一人独自穿越可可西里腹地、西双版纳原始森林。甚至对动物学、天文学、地质学及军事情报学,他也有着深入的研究。

    藏族作家阿来认为,“《藏地密码》的作者恰好掌握了这种小说的神秘配方。”在他看来,“类型小说有自己的传统,首先要依附于一个文化系统。比如西方类型小说中圣杯的悬念,吸血鬼、蝙蝠侠之类的形象,绝不是小说家为了编织一个故事而一时兴起的想象,而是来自久远的神秘传说,也就是来自一种文化传统”,“小说从这些传说出发,也就获得了一种牢靠的心理基础,具备了使故事得到读者参与和认同的可能。而今天汉语中的类型小说,往往缺少这样的文化依托。所以,这部小说找到了在真实与虚拟间往返叙述的自由,使这个故事有了心理和文化基础,使这个故事的铺排具备了成功的可能。”

    “80后”作家张佳玮却认为,“这也许是这书‘最害人’的地方。”因为“你能够获得许多知识:你可以浅层地了解火山岩,了解藏羚羊,了解冰川、雪梁,将西藏崎岖迂回的风貌与千年历史尽收眼底,你可以成为一个探险者的摄像镜头跟随这一切。但是,你也会被误导,会被引向另一个不存在的世界。”

    豆瓣网也有网友表示,“何马在小说中为人们营造了一个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小说更接近于《哈利·波特》和《魔戒》。”“单凭这一点,就足以将那些被吹捧成超级畅销书的《鬼吹灯》或者《盗墓笔记》一类的书一脚踢开了。”但何马却反问:“现实指的是我们能够看见的部分吗?”“其实,我们所看见的永远是一部分的现实。而我写出的,有一部分是人们没有看见的现实。”

    对于此书如此娴熟的畅销书式写作技巧,他则说:“我写作《藏地密码》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我没有想过什么写作手法,我只是用最简单、最平常的语言把它写出来,我相信简单的语言才可能无限接近我们所描述的事物。而复杂的语言只会让我们迷失在我们创造的语言中,远离世界的本来面目。”

    何马相信,《藏地密码》是一本任何人都可以读懂的小说,“但有些人,可能会看得很深很深。对于这些人,我表示感谢,在你们到达我的内心世界的同时,你们也到达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欢迎在看《藏地密码》的那一刻,回家。”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