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
星期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

大学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13    [打印] [关闭]
    

    5月11日,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在“大学通识教育论坛”上表示,大学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不是对GDP的贡献率,也不是生产出多少篇科学论文,而是应该培养一代又一代能够推动社会前进的人,“这是我们大学的使命”。

    这次由复旦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发起的论坛,主题就是“面对时代挑战的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秦绍德认为,本科生教育是大学的立校之本,但当代中国的大学本科教育面临着四大挑战。

    秦绍德表示,第一个挑战就是社会市场化的挑战。现在整个社会向市场化转型,浮躁情绪弥漫,对人文精神和生活的意义漠视,这样的社会背景深刻地影响着青年的成长,也全面渗透到了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大学自觉不自觉地跟着市场走,社会和家长对学生的期望更多的是和职业、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得现在不少大学的专业都是围绕着市场的需要开设,高校教学成为知识叠加和技能的操练,忽视了品性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秦绍德认为,这种过分功利化的教育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的,“大学生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只是追逐社会的热点,最后很可能被市场抛弃”。

    第二个挑战是教育大众化的挑战。秦绍德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和期望与日俱增,而优质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考试就成为竞争优势资源的唯一公平方式。当今中国中小学的教育、家庭的教育和社会的教育,都围绕着升学这一目标进行,而教育的本质被遗忘、扭曲了,应试教育愈演愈烈,危害越来越大。他认为,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了学生自由活泼的成长,扼杀了青少年的创造力,遏制了学生的创造力的培养,甚至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育。

    第三个挑战是教育模式的转变。秦绍德表示,50多年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专业教育的模式,在当时是成功的,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国家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但这种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复杂,要领导社会进步,要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就需要有综合素质,即便是专门人才,也必须是建立在综合基础上的专门人才。而一个人知识、思维、素质的结构,终生都在调整,不可能通过本科学习就能一劳永逸的确立。

    第四个挑战则是全球化文化冲突的挑战。秦绍德表示,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中西文化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而依仗着经济实力的西方文化目前还占据着传播的优势,这恐怕是一个历史时期内不能改变的。秦绍德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大学教育既要积极面向世界,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化交往的能力,同时也要承袭和发扬中国的民族文化。“大学是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的守护者,我们的民族意识和中华文化必须充分地融入我们的大学教育”。

    秦绍德强调,大学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必定有一定的功能,将来学生走上社会,也必定要履行社会个体的某种功能,但是功能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果大学的教育过程中贯彻功能优先的原则,就会掩盖教育的根本目的,甚至违背教育的本质”。他表示,教育的本质是育人,大学培养的人才当然希望他们能够金石自用,但是在培养的过程中,不能只见才不见人,只有专业没有素养,只有知识没有思想,“大学应该在对人的认识上表现出我们的理解和作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