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汶川
这次受灾的保护区中,我联系最多的是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它在都江堰西北25公里的龙池地区,地处岷江上游西岸,地跨都江堰市的虹口、龙溪、白沙乡,面积3.1万公顷。这里的地质构造体系为龙门山构造带中南段,属华夏构造体系,在大地构造上,分属于扬子准地台和青藏地槽区,地质构造相当复杂。这次大震对这种地质构造复杂的山区的破坏可想而知。
记得1998年洪灾后,我们中国青年报社参加抗洪抢险报道的记者,和来自香港、成都、都江堰、汶川、茂县的志愿者以及大学生和保护区管理人员等200人去汶川种树。当地保护区管理局为我们选择的种树区域正是岷江江畔已发生水土流失的山坡。在遍布碎石的山上挖树坑时,我一不留神滚下山去,被4位勇士飞身拦截,幸免落入江中。以后几年,保护区的朋友年年都为这片林子补种树苗,如今已郁郁葱葱。
再后来,我们又组织“把知识送回家乡——全国大学生湿地使者行动”的大学生,到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考察和学习。当年许多参加活动的大学生,后来都成为环境保护事业的热心人。
都江堰世界遗产办公室也有中国青年报很多老朋友。报社曾和他们一道组织一些高校的大学生在这里参加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训活动。
现在我在大自然保护协会工作,我们刚刚决定取消原定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举行的“自然中国,和谐家园——我眼中的自然保护区摄影大赛”颁奖典礼,把举办典礼的经费省出来,全部用于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自然保护区的重建和当地人民生计的恢复。大赛中有100多幅作品来自这次地震灾区的自然保护区,有一些作品还获了奖。
保护区人员和居民都极为分散地住在大山密林里,地震使保护区的道路、桥梁、房子等基础设施毁坏严重。我们将组织专家小分队带着资金和救灾物资前往白水河、龙溪-虹口、东阳沟、贡嘎山、王朗这些受灾严重的保护区,尽我们所能协助他们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尽快恢复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让我感动的是,这次大赛获奖的成都摄影师李卓告诉我,他已在赶赴汶川的途中。他和几位一直关注自然保护区、热衷野外摄影的朋友自发组成了志愿救援队,要赶去山里的重灾区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