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用兵战毒气
“要不是空降兵战士紧急救援,我们这里在震灾中逃生的群众可能又会被毒气夺去生命呀……”5月18日上午,笔者赶赴什邡市蓥华镇灾区,首先听到灾区群众说出的心里话。
蓥华镇处于什邡市西南30多公里处。强烈地震发生后,废墟中的部分群众被空降兵某师官兵及时救出。然而,让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新的灾情又出现了:附近生产磷肥的蓥峰化工厂发生泄漏,大量有毒气体混合成浓浓的烟雾……
灾情再次告急!驻扎在附近的空降兵某师“常胜模范连”60名官兵请战出征。师长牛七伟的动员令简单明了:工兵、防化分队80名官兵当先锋、打头阵,“常胜模范连”60名官兵配合行动。
5分钟内,一个个穿着防化服、戴着防毒面具的官兵整齐列队。
“防化处长赵先华,带化验组,即刻查明化学物品的情况;团长徐勤全,带抢修组协助处置情况……”牛七伟迅速调兵遣将。
此时的厂房,不是被地震强力“腰斩”,就是被震垮,里面还存放着硫磺23吨、液氨1100吨、硫酸6000吨、盐酸80吨……
车间里的反应罐受地震影响开裂,盐酸、硫酸、液氨等从缝隙里溢出,变成有毒的气体在空中飘散,威胁着周边11个乡镇群众和抢险救灾部队官兵的生命安全……
“先堵漏!”防化处长赵先华果断下达命令。换了一个又一个螺丝,拧了一个又一个阀门,防化连、工兵连的80余名官兵有序地行动着……终于,泄漏被堵住了。
“‘常胜模范连’火速运碱!”掌握化验组对硫磺、盐酸等化学品的化验情况后,牛七伟又下达命令。
一袋一袋的碱被搬来,散开在留有液体的地面上,“常胜模范连”的60名官兵不停地往来穿梭。室内温度高达30摄氏度,穿着防化服的官兵们汗水顺着面颊往下淌。
经过140名官兵两个多小时的连续奋战,这起险情终于成功排除了。
本报什邡5月18日电
照片:5月18日,都江堰黎明村,通往汶川的路口,卫生防疫人员正在为来往车辆消毒。为预防灾后疫情发生,医疗队员每天都要对进入地震现场后返回的人员、牲畜、物品以及部队驻地周边进行卫生防疫消毒。本报记者 陈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