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4日
星期

聚起一团火 撒出满天星

——记新疆军区某团民族六连(上)
本报记者 赵飞鹏 通讯员 贾启龙 费良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4    [打印] [关闭]
    维吾尔族战士阿不都·克尤木入伍只有3个月,已经可以写出100多个汉字的短文《我的好班长》,能够看懂报纸上的文章。

    民族六连是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等13个民族的官兵组成的少数民族连队。学习汉语、讲普通话是连队的传统,同时,一些汉族、回族战士也要学习维语。

    阿不都·克尤木是一名机枪副射手,到六连以来的很多事情都让他难忘,包括连队为他过生日、认识了好朋友迪力木拉提、学习卧姿装子弹以及20发子弹的实弹射击。

    “来到这里,我很幸运,也很幸福。”性格有些内向的他说。

    这里有很多“史今”

    和很多部队的官兵一样,民族六连的战士都爱看《士兵突击》,最喜欢许三多的班长“史今”。

    “我们这里有很多‘史今’。”六连指导员方新徽上尉笑着说。

    哈萨克族新兵叶尔宝胆子小,实弹射击时,旁边的战士一开枪,他吓得把枪一撂,捂着耳朵就跑了。

    班长吐尔洪没有责备他。原来叶尔宝小时候曾被鞭炮炸伤,留下了心理阴影。

    再有实弹射击时,吐尔洪就把枪支拆卸开,给他讲解步枪构造原理。吐尔洪买来鞭炮燃放,让他适应响声,还下载了枪战影片,将音量放到最大让他听。

    叶尔宝终于克服了心理障碍,打响了第一枪,并很快喜欢上了射击。如今,叶尔宝已能5发子弹命中48环。

    二排长汪德成中尉是六连仅有的3名汉族干部之一,这位毕业于新疆大学维汉双语翻译专业的大学生说:“我喜欢这些少数民族战士,他们热情坦率,很好相处。”

    汪德成刚入伍时,5公里越野对他是个难题,每次跑下来,他觉得肺就像炸了一样,成绩很不理想。后来训练时,一些体力好的战士就在后面推他,鼓励他:“排长,不要放弃。你以后还要管我们哪!”

    “战士们很可爱,你有错误,他们会当面直说。你进步了,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表扬你。我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汪德成说。

    民族六连非常重视连队官兵的饮食习惯。官兵们说,在一个民族连队,筷子头上的确有学问。

    干净整洁的清真餐厅里,菜品种类丰富。维族战士可以吃到抓饭、烤包子,哈萨克族战士爱吃那仁、手抓肉,回族战士经常吃粉汤和油果子。

    每逢古尔邦节、肉孜节、春节等传统节日,连队营房张灯结彩,挂满彩旗吊饰,官兵们炸馓子、烤油馕、打手鼓、跳刀朗,位于四楼的俱乐部可以让官兵尽展能歌善舞的特长。

    独山子美了,子弟兵黑了

    民族六连所在的独山子石化新城绿树成阴,景色宜人。但前些年,这里和附近的戈壁滩一样,也是风吹石头跑,很难见到草。

    “独山子美了,子弟兵黑了;独山子绿了,子弟兵瘦了。”每每有客人夸独山子变美了,群众总是这样说。

    2006年7月,持续的高温晒得路面都发烫。担负绿化任务的民族六连官兵,在烈日下挖坑、栽树、浇水。3天时间,他们在驻地植树8000多棵。

    2005年,民族六连到野外驻训。空闲时间,官兵们到各个放牧点宣传“三农”政策。

    牧民革蒙养了一群骆驼,每天都可以产不少骆驼奶,但是吃不完就都坏了。官兵们知道了建议他拿出去卖,叶尔兰连长主动帮他联系这件事。

    没过多久,一家旅游山庄就找到了革蒙,邀请他常年为山庄供应新鲜的骆驼奶。骆驼奶成了紧俏货,革蒙开心极了。

    28岁的副连长爱来提中尉身材魁梧,2006年6月,他随部队在二水源驻训。

    一天中午,突然下起暴雨。待在帐篷里的爱来提听到了“吱吱”的声音。经验丰富的他感觉不好,立即招呼官兵们向高处转移。不一会儿,洪水就从山上冲下来,很快将宿营地冲垮。

    洪水冲走了几只羊,爱来提立即和战士冲进1米多深的洪水中,把羊赶往附近的牧民家里。原来,牧民木合亚提家的羊圈被洪水冲毁,100多只羊四处跑散,房子还泡在洪水中。官兵们立即帮他排洪,并找回40多只羊。

    暴雨转为小雨后,官兵们接着找羊,一直跑出10公里外,找到晚上12时,终于找回了另外50多只羊。木合亚提感激得哽咽了。

    抢手的民族六连兵

    民族六连管理严格,鞋带必须系成蝴蝶形,风纪扣一定要结结实实地扣好。汪德成排长说:“好的作风就是这样养成的。”

    2000年年底,老兵木沙江·热尹木从六连退伍了。兵团农三师51团团长立即上门,邀请他到团部保安队工作。木沙江成了一名保安班班长。

    民族六连的经历让木沙江工作起来得心应手。2005年,图木舒克市举行联合反恐演习,木沙江奉命组建51团的保安分队。

    5天时间,木沙江完成了分队65名成员的召集。经过1个月的严格训练,在最后的反恐演习上,木沙江的保安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英吉沙籍的民族六连老兵买买提在街坊、乡亲心中有着很高的声誉。2004年4月的一天,买买提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两个民族青年在打架,一个满脸是血,倒在地上,另一个仍不依不饶,举着木棒接着打。

    爱打抱不平的买买提立即上前夺下木棒。打人者恼羞成怒,挥拳向买买提打来。身手敏捷的买买提三下两下就将其制服,并将两人送到了公安局。

    2005年,买买提又救了一名遭遇车祸的维族老人;此前,他还救过一名落水的汉族小孩,后来,两家人像亲戚一样往来,买买提和孩子的父亲也如同亲兄弟一般。

    “从民族六连出去的官兵,到地方上很抢手,他们干得都挺不错的。”六连文书一级士官马新武说。

    2004年和马新武一起入伍的司马义退伍后,回到了家乡库尔勒。如今,20岁出头的司马义已经是普惠乡的一名村长了。

    司马义在部队时就爱学习,回到家乡后,他的聪明才智得以在地方建设中施展。

    当地盛产香梨和棉花。由于信息不畅通,乡亲们的香梨常常卖不出去,眼睁睁地看着烂在家里。司马义想办法出去联系买主,赶在香梨成熟之前就和他们签订供需合同,引进了“订单农业”。

    以前村里的棉花总是疯长,但产量并不高,司马义又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帮助村民们大大提高了棉花的亩产量。

    尽管年纪轻,但乡亲们信任司马义,选他当村长。司马义说,今后,他还要用本村的发展来带动周边村子的发展。

    “我们常说,民族六连的兵‘聚起来是一团火,撒出去是满天星’,你看,这就是明证。”马新武说。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