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复课
教学楼上裂开的大口子,和“为学校增光,为青春添彩,卧薪尝胆跃龙门”的巨大横幅一样醒目。
操场上,用木板和油布搭起来的帐篷随处可见。
帐篷里,书和杂物堆了满床。正午的阳光下,学生们正在聊天。
他们都是距汶川县城约4公里的威州中学北校区高三年级的学生。在高考之前,他们始料不及地迎来了另一次“人生大考”。
学生一个都没少
威州中学是四川省重点中学,在整个阿坝州都非常有名。威州中学北校区现在是该校初三和高三学生的安置点。
操场上,校长贾代清正在指挥学生们搬运矿泉水。贾代清告诉记者,学校的高三年级共有11个班,700余名学生。现在,留在这里的学生有300多人,主要来自汶川、理县、茂县等几个重灾区。“家在阿坝州其他地方的孩子,在过去几天基本都被父母领走了。”贾代清说。
看到记者,几个正在帐篷里洗衣服的女孩子都主动凑过来说话。
地震发生时,学生们正在宿舍里准备下午3点的英语考试。忽然,房子剧烈地摇晃起来,书和杂物散落到地上。几分钟后,晃动停止了,很多学生穿着短衣短裤就冲下了楼。
站在操场上,一些惊魂未定的同学大哭起来。各个班的班主任马上整队,清点人数。万幸的是,学生一个都没少,只有两个学生受了轻伤。
第二天下午,一个家长送来了一大块油布。老师就组织学生自己用木板和油布搭帐篷。当天晚上,风雨大作,穿着单薄的学生在透风漏雨的帐篷里冻得直哆嗦。
和外界断绝联系的几天里,他们每天只能靠听收音机了解外界的信息。爸妈怎么样了?他们每天都在担心。
吴春燕家在唐山。因为没记住爸爸新换的手机号码,她到现在也联系不上父母,“我父母肯定急死了!不知道我是死是活。”
家同样在外地的沈莉告诉记者,手机信号一通,她接到好多信息的第一句都是:你现在还活着么?“我们既盼着父母来,又怕他们来。盼他们来是想看到他们平安,怕他们来是怕他们在路上出意外。”沈莉说。
一个同学的妈妈走了4天来到学校
刚开始的几天,物资严重缺乏。“初三的同学早上每4个人分一盒牛奶,我们一天也只能喝两碗粥。”沈莉说,“后来,学生们有了饼干、牛奶、矿泉水,这两天还吃到了米饭和炒菜。”
目前,学校的水还是靠消防车每天开过来提供。从5月12日开始,很多学生已经十几天没洗澡了。沈莉说:“我们现在最缺衣服了,都不敢洗衣服。要是赶上下雨,在帐篷里穿上羽绒服都觉得冷。”
从5月13日开始,就不断有父母从外面翻山到学校来接孩子。“有一个同学的妈妈从都江堰走了4天的山路到学校。”吴春燕说,“她脚上全是泡,已经站不起来了。”
前天,为了送别十几个同学,大家自发搞了个小型的联欢会。“一个同学说,我们现在最适合唱《一无所有》了。”沈莉回忆说。
帐篷里盼复课
地震发生后,老师们就没有离开学生半步。
5月17日,冒着楼房倒塌的危险,老师们回到危险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里,帮学生把书“抢”出来。沈莉说:“我们的书都放在箱子里,老师们把书箱从窗口扔下来砸地的声音真是惊心动魄!”
“听到收音机里别的县学校复课的消息,我心里急死了!”张朝丹说,大家都盼着能赶快复课。
对于学生们的希望,老师给出了令人兴奋的消息。化学老师邱盛祥告诉记者,学校决定从明天开始,利用每天早上7点到12点以及晚上6点到8点的时段,给学生上课。
贾代清告诉记者,今天上午,教育局通知他,准备在县城中心的南校区建一批临时板房,让学生在那里参加高考。
“高考的具体时间还没确定,估计会在7月初。”贾代清说,关于对灾区的考生有没有加分,现在还没有确定的说法。
本报汶川5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