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5日
星期

生活在继续,日子还要过呀

本报记者 闵捷 董伟 实习生 白皓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5    [打印] [关闭]
    12天前的汶川大地震,北川中学两栋教学楼垮塌。5月14日,幸存下来的北川中学1300多名学生,在绵阳市长虹职工培训中心安家落户。5月24日,记者随团四川省委、四川省青年联合会的志愿者,以及卫生部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的专家,赶往已经复课的北川中学。

    中午1时,走进学校大门,远远地看到操场上整齐的军用帐篷,安静的校园里,许多学生正在各自的帐篷里午休。水池边,高二年级的学生刘芳芳、刘懿在洗头,她们互相为对方头上淋水,然后擦干、梳理。

    在一个帐篷旁边,学生们围住四川省青联副主席、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双向飞碟项目冠军张山。去年,张山曾经到北川中学参观,许多学生见过她。人群中,一个学生拿着笔,扯着自己的衣服走到张山面前,张山微笑着在他的衣服上签名。随后,同学们一拥而上请张山签名。这时候,他们和同龄的孩子们一样,也是“追星族”。

    在高一年级的帐篷里,高一1班的唐忆洋、张露、熊恬恬等十几位同学正在看书。

    “你们在看什么书呢?”

    “英语。”

    “英语可是工具,说两句来听听呢?”

    “哈哈,才不说呢,我们考你个问题,强调句型有哪几种呢?”

    张露告诉记者,这十几天,她最担心的是家里人的情况,最希望的是早一点上课。交谈中,有的同学不时地笑笑,有的同学坐在角落静静地看书。

    突然,记者感觉脚下的大地微微晃动,余震来了。帐篷里的孩子们都猛地抬起头,互相张望,又将眼神转到记者身上。

    由于路途中接受过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的培训,记者保持镇定,看着一个学生,高声问道:“你告诉我,英语里表示强调的有哪几种句型呢?”同学们一起帮着回答,十几秒钟后,余震过去,大家又恢复了平静。

    记者环顾帐篷四周,在角落里看到了大家堆放整齐的餐盘。熊恬恬告诉记者,食堂就是遮阳伞下的一块阴凉地,她中午吃的黄瓜肉片、红烧南瓜、炝炒白菜和米饭,“吃得肚子挺饱的。”

    走出帐篷,记者看到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童俊正和一个学生聊着。这名学生还不能摆脱地震灾害的阴影,“总是感觉天摇地晃”。

    “我要是你,我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是非常正常的。经历过地震后,75%的人都会感觉心里不踏实,但两个月以后,绝大部分人都会自然恢复。我们经受的是一场我们无法左右的自然灾害。灾害过去了,一切都已经平息,我们该做的还是和以前一样。”童俊教授说。

    十几分钟的对话结束后,那位同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小声对记者说,“她确实很懂我们,我心里想的,她都说了。我感觉她的话有道理。”

    北川中学高中部的蹇绍琪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天一次余震的时候,高三年级在二楼上课,一些同学呼喊着向楼下跑,两个同学从二楼跳了下去,受了轻伤。“一些学生存在心理阴影,还没从灾难中缓过来,需要继续帮助。”蹇老师说。

    走进高一年级刘怡雪的帐篷,记者看到了她写的一段自勉:我们失去了童年嬉戏的家乡,失去了学习、生活的家园,失去了最敬爱的亲人,还有许多风雨同舟的老师。我们是地震幸存下来的孩子,生活在继续,日子还要过呀!阴影不可能时时刻刻在我们身边环绕。

    刘怡雪告诉记者,今后她想考到四川大学,学更多的知识,见更多的世面。

    走出帐篷,记者来到教学楼前的空地上,这里挂着温家宝总理来慰问时说的一句话:“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本报绵阳5月24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