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8年5月26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广告专版
山西大同大学发展锁定了主攻方向——
办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2008-05-26
    

    重组成立虽然不到两年,严格的质量管理机制已经使山西大同大学焕发了新貌,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如今学校已成为大同市继云冈石窟和北岳恒山之后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

    这所由雁北师范学院、大同医学专科学校、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多科性大学,2006年3月20日由教育部批准设立,当年7月1日正式挂牌,其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58年前的1950年。

    山西大同大学实行多校区办学体制,学校占地面积2400亩,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中外文藏书200多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1.5亿元。现设有14个二级学院,39个本科专业,54个专科专业,涵盖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教职工2400人,全日制在校学生23800人,成人教育学生10400人。

    2006年10月,山西大同大学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后,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秉承“质量立校、特色办学”的理念,在教育教学质量上狠下功夫,走特色办学之路,才能应对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和挑战。为此,学校将本科教育作为自己的立校之本,将地方性、综合性、特色性作为学校建设的三大目标,突出教学的中心地位,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搞建设,使学校有了明确的发展方向。

    从2007年开始,山西大同大学启动了自己的“质量建设工程”。该工程从学校的薄弱环节着眼,提出向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校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大学文化建设要质量,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工作中贯穿质量意识,强化质量手段,实施质量监控,向质量要效益,用改革促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向师资队伍建设要质量,就是要通过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大学是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人才是大学立足的根本。根本的好坏,质量的高低,最终决定于这个根本的主体——教师。

    山西大同大学成立后,首先提出“向师资队伍建设要质量”的响亮口号,将“珍爱教授、崇尚学者”看作大学的品质,将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看成是学校最具战略意义的投资。

    首先,学校重点投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出台了《山西大同大学稳定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实行年薪制,给予不同程度的住房补贴,配套相应的科研启动费,创造了使人才“引进来、留得住、用得上”的良好环境。其次,继续坚持“培养、引进和使用并重”的方针,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不断改善教师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截止2007年,学校1494名教师(含双肩挑教师)中,已经拥有教授118名,副教授432名,博士81名,硕士851名;国家级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4人,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57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彻底改善了师资队伍的结构和素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和创新团队。

    师资力量水平是决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师资队伍建设决不能只停留于学术带头人的培养,还必须充分重视教师队伍的思想建设、理论修养和人格修养。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学业导师,而且是学生的精神导师和人格导师,其魅力既体现在学术上,也体现在人格上。因此,校长王守义教授一向倡导,要“把读书研究、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成为自己生命价值的实现形式”,用学者的境界和学者的风范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他认为,教师的价值取向始终决定大学的走向,也最终会影响到这个大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学校还特别强调,教师队伍要在自身素质提高的同时,向现代化教学手段要质量,利用多媒体技术、远程教学等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促进教学相长。

    二、向学科建设要质量,就是要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把服务地方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

    把与大同市、山西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相关的学科专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以服务地方为特色,打造自己的学科品牌,快速提升学校的竞争力,从而“向学科建设要质量”。

    经过短短两年建设,学校已有凝聚态物理、分析化学、文艺学、神经病学和免疫学、机械设计及理论、教育技术等6个学科被评为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获得专项支持经费350万元。2007年学校制定了《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暂行办法》、《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遴选及管理暂行办法》,并根据这两个办法,将理论物理、采矿工程、应用数学、有机化学、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内科学、中医临床基础、作物遗传育种、体育人文社会等9个学科列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每年投入150万元经费予以重点建设。现在,这些学科在云冈石窟保护、大同煤矿污水处理和环境污染治理、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人才培养和应用研究、辽金文学、宗教和石窟艺术研究、高寒作物研究等领域获得不少公认的成果。与此同时,在这些学科背后,也凝聚起了一支德才兼备的学术团队。

    2007年11月,山西省将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云冈文化研究中心”设在了山西大同大学,“质量”和“特色”是重要的吸引力。

    三、向管理要质量,就是要不断通过管理创新,促进学校的快速、和谐发展。

    学校从组建伊始,按照“三级建制、二级管理”的模式,对全校各单位进行了结构性合并和调整,迈出了“向管理要质量”的实质性步伐。

    在管理体系中,山西大同大学的亮点是财务预算管理。

    学校在2007年全面推行财务预算管理时,确定了两个原则:一个是必须“有利于提高办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能”的原则;另一个是“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考虑到可操作性问题,要求年初预算与具体项目挂钩,与各单位需要完成的任务和目标挂钩,与各分管领导挂钩,尽量预算到最小化单位。这样一来,各单位对自己的目标、任务和完成这些目标、任务所能支配的资金心知肚明,并完全由自己管理、支配,大学不再统管,受到广泛的欢迎。

    通过预算管理使全校上下更新了管理理念,促进了管理水平的提高。一是使管理体制更加明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不仅在财务预算管理中得到贯彻,也正在向教学、学科建设、科研、收入分配、学生管理等学校的各个管理领域渗透。二是管理方式更加规范。基层部门与学校职能部门各守其位,各尽其责,基层拥有较充分的管理自主权,学校职能部门主要通过宏观调控发挥指导、监督、协调和咨询作用,管理方式也由过去的直接命令、垂直干预,变为预算管理、制度管理、评估指标管理,更加规范。三是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具备本学科专业知识的人有了决策权,管理的针对性变强了,积极性也提高了,人员从过去的校(院)长一个人或少数人管理转变为全员管理,责权利得到有机的统一,激发了各级组织的活力,使管理的效能大大提高。四是管理意识得到更新。管理者从过去的“控制型”向“服务型”转变,管理中“等、靠、要”的思维定式减少,为教学和师生服务的理念日益强化。

    四、向基础设施建设要质量,就是要不断改善学校的办学环境,为师生员工学习和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

    硬件不体现学校的根本品味,却是必要的载体。“向基础设施建设要质量”,就是要以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教学、科技设施建设和实验室建设为主线,利用好学校的每一分钱,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山西大同大学原有四个校区。为了降低办学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共享范围,学校组建后决定保留两个校区,将其它校区进行资产置换,用于新校区的建设。为此,学校从2005年开始,先后投入重金,在主校区展开规模较大的建设工程。

    一期工程主要建设综合教学主楼、科技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等四大标志性建筑,总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初期概算投资4.75亿元;二期工程围绕校区搬迁和911套专家公寓建设做文章,总建筑面积约26万平方米,投资2.8亿元。现在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全面开工。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学校已步入发展的快车道,稳定了教师队伍,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五、向大学文化建设要质量,就是要进一步增强学校文化软实力,高标准建设一流大学,将学校精心打造成大同市一大亮点,建成大同市一个品牌。

    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山西大同大学以“厚德、博学、笃行”为宗旨,积极倡导“关爱学生,珍爱教授,崇尚学术,张扬个性”的良好校风,“向大学文化建设要质量”,努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认为,大学文化是孕育大师和创新人才的文化、是崇尚学者境界和风范的文化,所以要求每位校级领导都要深入思考大学精神在更高层面上的建设,要求各部门必须将大学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来抓。学校强调,学校的方针政策、教职员工的言行以及学生的每项活动,都要考虑是不是在大学文化的层面上进行,以使大学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贯穿于大学学术思想、学科建设、大学管理、大学发展规划的全过程。

    学校将大学文化建设融入和谐校园的建设之中,努力做好精神理念、形象标识、制度规范、人文环境等组织实施工作,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努力建设和谐校园文化,营造适宜师生全面发展的基础环境;大力倡导创新、开放、合作等精神,充分利用校内外文化资源,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努力建设平安校园、健康校园、文明校园,推动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校园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校综合实力。

    学校非常重视建筑、设施、校园的花草树木等自然景观的建设,决心用5年的时间,通过绿化、美化,把学校建成在大同市环境最优美的园林化学校,陶冶学生情操,塑造美好心灵。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创新是大学的灵魂。几年来,山西大同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在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拼搏,努力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搞建设,在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虽然学校的起点不高,但学校的前途远大。作为晋北地区唯一的高等学府,山西大同大学理应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服务地方等方面有更多的担当,也必将为山西、乃至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张权恒)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