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7日
星期

新动力 新生活 新憧憬

——优惠政策助力少数民族地区走向繁荣发展之路
新华社记者 谭浩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7    [打印] [关闭]
    在帕米尔高原收看电视实况转播,在雪域高地畅游网络世界,在洱海之畔倾听白族姑娘吟诵着新生活……幸福挂在他们的脸上,也写在他们的心里。

    近年来,国家不断推出各种优惠政策,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源源不断注入“动力”。从巍巍昆仑到南国边陲,从茫茫雪原到河套平原,少数民族地区群众在创造和享受新生活的同时,也和全国人民一起憧憬和描绘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特殊优惠政策成为少数民族繁荣发展的新动力

    “孩子上学不用愁,生病住院可报销,贫困老人领补助,盐巴茶钱有保障。”四川木里藏区的扎西老爹乐呵呵地总结,道出了当地藏族群众正享受的支农惠农优惠政策。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并制定了三个国家专项规划,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方面,还设立了贴息贷款、实行贷款利率优惠、税收优惠等一整套特殊优惠政策。

    2007年初,国务院又审议通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专门就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制定的相关规划——《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作出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之一。

    ——加强民族自治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一批对带动当地发展起重大作用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能源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优先安排与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农田水利、电力、通信、乡村道路、清洁能源、民房改造等中小型公益性项目;

    ——继续实施“西新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努力实现民族自治地方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

    ……

    在这些特殊和优惠政策的帮助下,许多少数民族地区正在发生巨变,“老、少、边、山、穷”地区的烙印,保守和封闭,落后和贫穷正在逐渐远离了他们。布依族聚居的坝上村坐落地黔中大山深处,村民组长岑登发指着面前的田地说:“这些年大家外出打工,政府又请来科技人员帮种大棚西瓜,增加了收入,生活越来越好。全村20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有彩电,不少村民还买了摩托车。”

    从2007年起,国家每年安排兴边富民行动资金1.8亿元,确定60个兴边富民行动重点县,占边境县总数的45%。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兴边富民行动资金4.85亿元,建设各类项目2万多个,为边境地区各族群众办了许多好事、实事,促进了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积累了扶持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经验,被称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实践表明,随着兴边富民行动的深入开展,边境民族地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关注,在全国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社会发展突飞猛进 百姓生活翻天覆地

    光阴荏苒,数十载弹指一挥间。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各族人民群众经过前赴后继的辛勤创业,如今已收获丰硕的果实,他们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和发展。

    “越来越多的政策优惠和生活便利,吸引了更多穆斯林住在牛街。”北京市牛街东里社区居委会党委书记张长征说,作为北京最大的回族聚居地,十几年前,这一地区有34万平方米的低矮破旧危房连街成片,人均住房面积只有5.1平方米。这些年来,牛街地区成了北京市最先实施的危改面积最大、拆迁户数最多、少数民族比例最高的危改小区,而政府的优惠政策使90%以上的牛街老居民有能力回迁到原地。

    近些年来,国家在民族地区安排了青藏铁路、“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重大项目,修建了一批机场、高速公路、水电枢纽、通信等基础设施。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完工,为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也为少数民族群众丰富和繁荣生活奠定了基础。

    一组数据见证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之路:——2006年,民族地区贫困人口由 2002年的1322万人减少到1211万人;

    —2006年,民族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从2002年的22%下降到17%,第二产业的比重从40%上升到45%,形成了具有民族地区独特优势的产业结构和特色经济;

    ——截至2007年底,西部372个“两基”攻坚县(市、区)中已有330个实现“两基”目标,约占总数的88.7%;

    ……

    “没有党的民族政策,就没有赫哲族的幸福生活。”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赫哲族乡渔业村党支部书记孙玉华,来自一个原来以捕鱼、打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她说,赫哲族以往靠打猎、捕鱼为生,住的是草房,生活很艰苦。近几年,政府投资为我们渔村建设了住宅新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上了砖瓦房,喝上了自来水,看上了有线电视,走上了水泥路,路上还装有路灯,孩子们在新教学楼里用上了计算机。

    憧憬未来 满怀信心

    小康,是包括各少数民族群众在内的全国人民的美好梦想:丰衣足食、衣食无忧、经济繁荣……而经过多年的努力,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正在一步一步接近这个梦想。

    根据《少数民族事业“十一五”规划》,通过未来5年的努力,我国将力争基本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自治地方具备条件的特困村通电、通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安全的人畜饮用水、有安居房、有稳定解决温饱的基本农田或草场的目标,使特困少数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对丽江实现跨越式发展充满信心。”云南省丽江市委书记和自兴是位纳西族人,他说,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找到了发展的新路子,搞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未来5年到10年,将有1000亿元的资金投入到丽江,目前,铁路、高速公路、机场项目建设正在进行中……

    据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