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在线
  2008年5月28日
星期
加入收藏 | 新闻回顾 | 检索 | 中青论坛 | 广告
首页->> 中国青年报->> 专版
杭州师范大学
全面推进建设浙江省一流综合性大学
2008-05-28
本版撰文 柯盈盈
    

    五月,鲜花盛放。杭州师范大学迎来建校百年庆典。

    从1908年的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建立,到1978年升格为本科师范学院,再到2007年正式更名大学,杭州师范大学历经了百年的办学历史。经过几代师生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奋斗,今天的杭州师范大学已经成为教师教育与艺术教育具有特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具有一定优势、理学学科部分见长、各类新兴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等师范大学。

    这是一所焕发着青春气息的学校。在学校迎来百年校庆的前夕,从国家教育部传来喜讯,杭州师范大学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

    “百年校庆、世纪思考”,在即将迈入第二个百年之际,学校对下一步的发展目标进行了重新思考与定位。2007年8月,学校党委书记崔鹏飞在学校暑期工作会议上,代表学校正式提出了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力求到2015年左右,使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进入省内大学“第一方阵”,实现历史性跨越。

    “从‘学院’向‘大学’更名,不仅仅是换块牌子,更重要的是要求学校发展要有大气魄,开放要有大手笔。”杭州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崔鹏飞说。

    这一目标,是与学校近年工作一以贯之的。2006年5月,学校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目标。之后,在修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时,这一目标调整为“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综合性师范大学”。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是对上述目标的继承和发展、完善和深化。它反映了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反映了省、市对杭州师范大学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要求,反映了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要求。

    学校党委组织全校师生开展了“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大讨论。从学校领导到普通教职员工,从在校学生到离退休老同志,都热情地参与到此次大讨论活动中来。“建设一流”、“一流标准”、“一流水平”成为校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在这次面向全校的大讨论中,有人问:什么是一流大学,具体目标是什么?

    崔鹏飞书记回答:“一流大学,既是一种全面评价,是学校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发展中动态比较的结果。建设一流大学,既要注重指标评判,用数据说话;更要追求社会认可,用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选择‘投票’。一流大学有许多共同特征,但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又很难用简单的指标和参数去认定,很难找到一个绝对的评判标准。我们要研究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以便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但没有必要拘泥于绝对的数字指标。”

    “我们更应注重的,是要把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落实到科学研究的水平上,落实到服务社会的能力上。因此,我们要审时度势、顺势因时,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的三大职能,统筹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设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学、一流的学科、一流的科研和一流的学风,追求人才培养的高质量、科学研究的高水平和社会服务的高效益,不断提高学校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力和贡献率。”

    如何注重内涵、和谐发展,是全校讨论的一个重要话题。最后大家达成一致:和谐发展,就是要坚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适度扩展办学规模,实现质量提高与数量发展之间的和谐;就是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利益着想。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同时,关心和重视教师、职工素质的提高,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促进全校师生员工的和谐发展。

    在大讨论过程中,师大人始终抱着谨慎、务实的态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路线,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发挥最大价值的地方。近年内,抓住进一步提高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和申请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两个重点,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教学科研设施、重点学科的快速发展,以此带动全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明显提升。近年来,学校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不断提高。现建有省部共建有机硅化学材料及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浙江省国民浙江史研究中心、浙江省汉画研究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生物学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4个省重点实验室和省人文社科基地。承担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项目等一大批科研项目。

    2008年寒假,杭州师范大学的中层干部们,收到来自学校的一份礼物:《赢在中层》和《细节决定成败》。这两本企业管理书籍,引起学校领导争相阅读。他们感受到,商业故事里的管理理念,同样适用于学校管理。于是,学校将这两本书发给全校中层干部,同时告诉大家,对于工作,也要一抓到底,杜绝表面文章,杜绝浮在面上。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1997年毕业的学生,仍对学校十几年前的口号记忆尤新,但是,他们却对校园环境感到陌生了。寄托着他们青春故事的老教学楼、露天电影院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的图书馆和宽敞的绿地。通往老食堂路上的臭水塘,早变成了环境优美的传统园林和湖泊。而下沙新校区,则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很多校友还是第一次前往参观。今天的杭州师范大学拥有下沙、文一路、玉皇山、古荡湾等几处校区,占地面积近1400亩,校舍面积62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56亿元。有正副教授及相应职称人员近700人,双聘院士4名。学校拥有49个本科专业,39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还拥有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批准的中外合作培养教育领导学硕士项目。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11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重点学科,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省级精品课程。

    一连串数字的背后,折射出一个地方性院校的“变脸”故事。广大校友或许并不知道母校“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决心,但他们确实地感受到:在进入下一个百年之际,母校开始腾飞了!

    杭州师范大学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在秉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的同时,也形成了优良的文化传统,积淀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底蕴。近年来,学校经过认真的培育建设,逐步形成了“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人才培养特色,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目前,杭师大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人文大讲堂”所在地,省、市、区三级文明单位,学校堪称——

    人文学堂艺术校园

    这是一所有着浓郁艺术风格的院校,虽然它的名字从来与文艺无关。但这种潜藏在血脉里的充满人文气息的味道,已然在校园里弥漫百年。

    这种味道,始于早期校长经亨颐倡导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他推行人格教育,传播新文化,力主“德、智、体、美、群五育并重”的育人方针。这使学校在建校之初就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人文与艺术特色。一大批大师名家曾在这里任职从教:沈钧儒、马叙伦、鲁迅、沈尹默、张宗祥、李叔同、夏丐尊、姜丹书、叶圣陶、朱自清、俞平伯、陈望道、刘大白……先辈遗风,山高水长。他们不仅为学校树立起了不朽的风范,也为学校积淀了丰厚的人文艺术底蕴。

    由夏硏尊作词、李叔同作曲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时期的校歌就已经集中体现了“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的内涵:

    人人人,代谢靡尽,先后觉新民。可能可能,陶冶精神,道德润心身。吾侪同学,负斯重任,相勉又相亲。五载光阴,学与俱进,磐固吾根本。叶蓁蓁,木欣欣,碧梧万枝新。之江西,西湖滨,桃李一堂春。

    这种味道,体现在教师李叔同身上,他广泛介绍西洋文学艺术,倡导现代木刻。1914年,他在校内首先使用人体模特进行美术教学,开中国人体美术教学之先河,还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学堂乐歌。每当人们唱起“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时,眼前便能浮现出“五四”前后中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影子。

    这种味道,沿袭到现代。2004年,杭州师范学院发布实施《整体教学改革方案》,在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同时,明确地提出了人才培养特色:“文理渗透、艺体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和谐结合”。学校最近编制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再一次重申了这一培养特色。

    从2000级开始,全校各专业学生全面修读文化素质类选修课,2000-2005年共开设545门文化素质类选修课,选修人数18190人。2005年,学校又全面修订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任选课的门数从原来的40门增加到230门,分为“人文科学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体类”四大类。在优势学科的带动下,学校建成了音乐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小学教育等11个省级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国家级精品课程以及民族民间音乐概论、色彩、中国现代文学、西方音乐史、中国近代史、中国教育史等15门省级精品课程。

    校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活动。社团文化节、就业文化节、体育节、读书节、电影节、话剧节、电脑节、“五四”文艺汇演、“迎新生庆国庆”文艺晚会、校园十佳歌手大赛、“戏剧之夜”、广场音乐会、“北极星”朗诵比赛、“金秋争霸”篮球赛等深受广大学生喜爱。

    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时,学校也重视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结合。现已逐步形成了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包括“希望杯”大学生创新计划设计竞赛、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ACM程序设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作品设计竞赛等在内的竞赛体系,并为之设立了相关的基金,为学生建构了科技创新平台,鼓励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目前,学校共有各级学生社团169个,其中,学习理论型社团43个,学术科技型社团16个,公益服务型社团31个,兴趣爱好型社团79个,参加社团活动人数近万人。一些学生社团在省内外也享有知名度,如成立于1994年的校大学生陶行知研究会,在校内外广泛开展“学陶师陶”、做“小先生”活动,积极弘扬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教育事业的精神,形成广泛社会影响。校叶帆戏剧社坚持弘扬民族戏剧文化,在校内外演出和推广传统戏剧,能够演出全本越剧《五女拜寿》。

    在这种味道的熏陶下,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有了长足的进步。音乐艺术学院现建有交响乐团、民族乐团、合唱团和舞蹈团,在高等院校开设音乐舞蹈专业的二级学院中,具有这样完整建制的四个艺术团体、且能独立举办专场音乐会的尚属罕见。三年来,音乐艺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桃李杯”舞蹈大赛等国家和省级艺术表演比赛中获得50多种高级别奖项。

    美术学院的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美术展出和比赛,共有80多人次获校级以上(不含校级)各类奖励,其中,国家级9项,省级20项。

    非艺术专业的学生也表现出较高的艺术才能。流霞剧社的戏剧小品《虚拟爱情》获“中国曹禺戏剧文化奖”二等奖,校园剧获此佳奖,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尚属首次。戏剧小品《掠过山岗的清风》获全国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在第二届“太白杯”全国师范院校师生书法大赛中,杭师大初等教育学院“师缘”书法社选送的多份参赛作品获奖,其中毛笔组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各一名;硬笔组一等奖4名。

    这些年来,由于坚持人才培养特色,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知识面拓宽了,能力增强了,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都得到了提高。考研人数和录取比例逐年上升。

    学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近三年的就业率均保持较高水平。

    “要真正成为杭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20年前,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前身)的那个小个子学生会主席马云,如今已经成为年轻一代中国人创业的最好样板。

    作为杭州师范大学最著名的校友之一,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带给母校的不只是捐给“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那150万元。他的永不放弃、执著奋斗、敏锐敢为已经深入到学生思维中,这个“前辈”经常出现在学生上交的案例分析报告、校园宣传海报中,他甚至成了杭州市吸引民间创业的一张“金名片”。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将这位充满激情的创业天才,与“创意杭州”这一城市发展大计联系到一起。

    百年校庆前夕,马云回到母校做演讲。他说,“我其实非常自豪自己是杭师院的学生”。

    杭州师范大学是杭州市重点建设的大学,与杭州的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居于全国前列。2007年,杭州被评为“最具幸福感城市”,而人均GDP也首次超过8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衡量标准,达到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水平。2007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又作出了建设“生活品质之城”的战略决策。

    高等教育是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是体现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杭州师范大学作为唯一的市属综合性大学,只有加快发展、建设一流,才能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适应市委、市政府对学校的工作要求,才能在市属高校中当好“排头兵”、“领头雁”。

    杭州市委、市政府对杭州师范大学的发展高度关注、寄予厚望。2005年5月,杭州市委主要领导在为师大师生作报告时,明确指出:“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大目标、大思路、大手笔谋划大发展,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全力打造省内硬件、软件‘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时隔一个月,他再次到师大调研,要求学校“明确发展目标,走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力争打入省内高校‘第一方阵’”。

    2008年5月20日,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到杭州师范大学调研指导工作。市委主要领导要求杭师大在开始第二个百年之际,要围绕建设具有杭州特色的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促转型、上水平、拓空间、作贡献,力争早日打入省内高校“第一方阵”。他表示,杭师大是杭州市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杭师大朝着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迈进的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和各相关部门要对其高看一眼、扶持一把、网开一面,以超常规的政策和举措,推动杭师大实现超常规发展。

    杭州市政府主要领导希望学校“百年校庆,世纪思考”,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的目标和定位,抓住契机,乘势而上,以改革促发展,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己任,不断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他表示,市委、市政府要为杭师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谋划解决好杭师大空间布局、相关政策待遇等问题,为杭师大打造省内一流综合大学奠定扎实基础。

    多年来,杭州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成为地方建设的有生力量。一些校友已经在地方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1989年毕业的来国桥,现为杭师大所属有机硅化学与材料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当初他做一次电子拉力测试都要花钱到其他单位借用设备。现在,他领导的有机硅实验室已拥有国际一流的科研设备,是杭州市、浙江省和教育部的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唯一从事有机硅材料研究与开发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校友徐汉杰创办了浙江元泰典当有限公司,引领典当行业创新。之后又创立杭州联梦娱乐软件有限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联梦娱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手机游戏企业。2006年,徐汉杰和校友郭羽发起创立共合网,主营新媒体广告媒体的开发与运营,成功引入鼎辉投资和软银中国千万美元级风险投资。

    毕业于杭师院美术系的校友林章强创办的惠尔邦橱柜,开创了很多行业第一,而成为厨柜行业的领头羊。2005年4月,他获得省团委颁发的“来杭创业十佳青年”荣誉称号,设计的惠尔邦厨具获全国工商联颁发的“中国橱柜行业设计金奖”。

    一所学校,能有这么多毕业生勇于创业并有所成就,和学校倡导的育人理念分不开。“赢在师大”创业挑战赛是最受师大学生欢迎的活动之一。获得前三名的参赛团队,获得位于下沙校区面积约40平米的沿街店铺一年的免费使用权,或者3万元创业基金。

    “1984年的时候我也想考北大想考复旦,考不进,进了杭师院。但是进了杭师院以后,杭师院给我了天地、机会,以及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这4年让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对师范也有了新的认识。你现在去阿里巴巴问哪个学校是全世界最好的,大家都会告诉你杭师院是最好的。虽然我们公司有很多清华北大甚至哈佛的毕业生,可是他们说没办法,只能听杭师院的。”马云回母校做演讲,这个幽默的开场白赢得一片掌声。但他真正想告诉学弟学妹们的是,要珍惜学校的宽松环境,好好利用大学的时间做各种未来的储备。

    面对日新月异的形势,面对市领导对杭州师范大学的殷切期望,师大人在内心宣誓,要以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为己任,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全校教职员工坚持说好“杭州话”、吃好“杭州饭”、办好“杭州事”,结合杭州的改革发展开展教学研究,加强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的研究,推进与杭州的产学研政合作,使学校真正成为杭州的“知识源、创新源、人才库”,成为杭州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寻找一种精神的百年传承之脉 品读一所大学的百年求索之路

    发源 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

    1905年,浙江巡抚张曾敭奏请创办全浙师范学堂。1906年,奏请获得批准,校名正式定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分为优级师范和初级师范两部,分别培养中学师资和小学师资。1908年5月14日,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在浙江贡院旧址上建成,成为当时浙江唯一特建的、校舍最宏伟的、办学规模最大的新式高等学堂。

    发展 浙江省立两级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12年学校更名为浙江省立两级范学校。从1913年起,学校改称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至1915年6月,最后一届图画音乐手工专修科(高师)学生毕业,学校完全成为中等师范学校,以培养小学教员为主。

    合并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杭州高级中学

    1923年,依据北京政府教育部和浙江省教育厅相关要求,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浙江省立第一中学合校办学,称浙江省立第一中学,设师范部和中学部。我校为中学师范部,后为师范科。

    合校后,中学教育稳步发展,师范教育被混同中学教育,规模日渐萎缩,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小学教师十分缺乏。

    全国各地中、师合校三四年后,要求师范学校独立设置的呼声日渐高涨。为此,1931年,浙江省决定恢复设立浙江省立杭州师范学校。

    因浙江省立高级中学是全省唯一的省立高级中学,规模大,师生众多,只能继续以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校舍办学。恢复独立设置的省立杭州师范学校则在南山路另建校舍,原贡院校址一直由杭州高级中学使用至今。

    建院 杭州师范学校与杭州师范学院

    1978年4月,“浙江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递交报告,请求在杭州师范学校基础上改建杭州师范学院。报告中称:“杭州师范学校自1974年以来一直培养初中教师。只要加强领导,适当充实师资、设备,就具备创建师范学院的条件。”

    同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教育部下达《关于同意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等学校的通知》,核准杭州师范学院开办。至此,杭州师范学院以杭州师范学校为基础筹建,成为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杭州师范学校的校园、校舍以及大部分职工都成为杭州师范学院筹建的基础。1978年,国务院批准筹建杭州师范学院。作为本科院校,学院主要培养初、高中教师。

    鉴于杭州需要有学校继续培养小学教师,市政府决定学校部分教师选择长桥另建杭州师范学校,专门培养小学教师,至1999年与杭州师范学院合并。2007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杭州师范学院正式更名为杭州师范大学。

    三大办学精神指引杭师大发展

    一百年来,杭州师范大学始终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弘扬“忠诚、勤奋、求是、创新”的校训精神。目前学校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朝着建设一所省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历史沉淀出的师大办学精神可以归纳为三点:

    以“教育救国、师范兴国”为己任

    “师范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国家兴”,杭州师范大学在办学历程中始终秉承崇高使命——为国家兴盛努力办学。

    杭州师范大学传承着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的“培养合格的新式师资,以教育救国”创办理念。各时期师生也成为“教育救国、师范兴国”理念的践行者。

    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追求

    百年历程中,师范是主脉,也是精神支柱。办学历程中,有一种精神始终激励鞭策着各时期师生——学校培养教师,要担负起“师资的师资”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无论教师、学生都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样的追求使师生中涌现大批文化名人、革命者、教育家及社会各领域杰出人才。

    以“与时俱进、争创一流”为目标的精神

    学校始终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与时俱进,积极改革,促进学校发展,努力建设成一流强校。

    从1919年经亨颐校长提出“与时俱进”口号,推行教育改革,到2007年学校提出“建设省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学校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争创一流的办学方针。“与时俱进、争创一流”已成为学校各时期重要的办学思想和共同行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