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8日
星期
震灾越残酷 团结越重要

日本娃娃抗危机训练渗入细节

本报记者 谢湘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8    [打印] [关闭]
    在举国抗震救灾这场严酷的战斗中,人们发现,凭靠个人的力量去与自然灾害抗争,是极其弱小和无力的,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众志成城,我们才能够战胜困难,夺取最终的胜利。

    今年4月中旬,在随21世纪东亚青少年大交流计划2008年度中国首高中生访日的日子里,日本青少年强烈的团队意识引起了我的注意。

    4月22日这天下午,日方在早稻田大学国际会议交流中心安排了一次中日高中生开放式研讨会,题目为:“理解不同文化的魅力”。在自由发言阶段,当主持人、日本著名作家石川好先生将目光扫向全场,发现争先恐后举手的几乎都是中国学生。我抬头向会场左侧的早稻田大学高等学院(高中)方阵看去,清一色身着黑色立领校服的男生个个坐姿端正,面部表情严肃。

    几天前,我曾访问过该校,学校图书馆不大,但是有与早稻田大学相关的专题书柜、有介绍当代日本获奖作家最新作品的海报,更让人惊异的是一长排书架陈列的全是与中国、与亚洲相关的书籍。著名的早稻田大学向来以社会科学为其特色,而这个特点也自然体现在它所属的附中身上。

    这里的日本学生不可能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可是他们为什么很少有人在公开场合提问呢?

    “日本的教育非常注意团队意识,如果有人在公开场合举手提问题,会被同伴视为个人出风头。”原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已在日本生活多年的董梅香老师告诉我,“以前,我总爱按中国人的习惯经常盘问我儿子在班上考试排名位次,能不能争取第一名。可是儿子后来跟我急了,对我大声嚷嚷说,在我们学校,只有班级第一,没有个人第一,你老让我去争个人第一,我会被同学孤立的!”

    在日本中部的高山市美鸠幼儿园,中班孩子的游戏让我对这种团队意识的教育有了具体直观的印象。

    戴眼镜的年轻男老师拿出几十张红白两面的圆形硬纸板向孩子们交待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分为两组,男生的任务是将红色的一面翻成白色,而女生的任务则是将白色的一面翻为红色。当老师吹哨叫停时,散在地上的纸板哪种颜色多,哪一组就是胜利者。

    看起来,孩子们早已熟悉了这一类的活动,不管是穿粉红色衣服的女生队,还是穿着浅蓝色衣服的男生队,小朋友个个握紧了小拳头做出一副随时出击的姿态。

    “开始!”当老师的哨声吹响,20多个孩子立即散开蹲在地上紧张工作起来。这个男生刚把“红太阳”翻成白色,另一个女生立马又把它翻过来,激烈的“争夺战”虽然只有短短1分钟,可每次老师喊停以后,总还有不肯放弃的孩子坚持着将手中的最后一个纸板翻过来。静候片刻,老师宣布结果的声音刚落,获胜团队的孩子立刻欢呼雀跃,就像无数体育赛场出现的情景一样。

    团队意识的教育在日本不仅化入了游戏项目,还化入了体育项目。

    在日本校园,有一种时髦。几乎所有的高中生都背一个通常是运动员所用的长方形大“枕头包”,里面装着运动服装、课本和妈妈准备的“饭盒”。每天下午3点放学以后,同学们立马换装纷纷跑向体育场。不管是位于东京早稻田大学高中,还是地处偏远的高山市西高中,体育活动小组的数量都远远多于文化、科技兴趣小组,在他们的意识中,体育项目最能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高山西高中一群男生酷爱日本的传统体育项目——剑道,他们居然凑钱在校外租房,通过一种真正的武士生活来锻炼自己。

    近些年,中国教育电视台和教育行政部门联手在全国各地的小学推广“阳光伙伴”体育项目。此项目的创意实际来自日本,原名为“31足”,活动开展的方式是由30个孩子组成的团队并肩站成一排,他们每个人的左腿都和身边伙伴的右腿绑在一块,每个人都张开手臂紧紧地搂住两边同伴的肩膀。大家弯腰抬头,只听一声哨响,这个坚固的整体便在激昂的喊声中一起迈着大步跑向终点。

    日本是有着自己鲜明教育特色的国度。但也有人对比欧美模式对日本的教育提出批评,认为这种过于强调团队意识、规则意识的教育,本质上不利于个性张扬,也不利于思想创新。但是,正如但凡存在的便是合理的道理一样,日本现有的教育观念与其国情、历史密不可分。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日本人口众多资源稀少地震频发,他们懂得只有靠团队的精神、集体的力量才能抵御自然灾害的侵害,因而必须从小开始进行灾害意识培养、提高国民抗危机能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注重团队意识的教育,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对我们而言,则是一笔值得借鉴的财富。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