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路就在脚下
新华社记者 葛如江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全国各地志愿者火速奔赴灾区,至少20万人次。我们为这些热血志愿者而深感骄傲和自豪,也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当下,随着救灾和安置、重建等工作深入展开,非灾区的许多人发挥自己的专长,在身边找到了帮助灾区同胞的志愿岗位,把自己的爱汇入抗震救灾的滚滚洪流。
只要有一颗爱心,并愿意奉献给灾区人民,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为灾区人民做些事情。比如,现在有6000多名伤病员已陆续转往外省份接受治疗。虽然有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但人手比较吃紧,尤其是一对一的护理更有困难。志愿者们可以去这些医院照顾他们,喂饭、洗衣、擦身、陪说话,让他们在热情关怀和精心照料下早日康复。
志愿奉献必须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进行,不应占用工作时间,不能太多调假,这就要求志愿者要在休息时间开展志愿活动,并理性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志愿奉献要想产生实际效果,必须立足发挥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以免热心反而添乱。安徽省国资委接到四川省国资委的电函,要求帮助紧急采购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自卸车等一批灾区急需的救灾设备。安徽省国资委迅速行动,在广大志愿者的帮助下,很快就采购了灾区所需的工程设备。这些志愿者若没有专业素养,就很难产生这么好的效果。
志愿奉献必须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志愿者为灾区服务不能凭一时的激情,更需要从长计议。32年前的唐山大地震的经验告诉我们,灾区群众的心灵抚慰和家园重建是一个漫长、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灾区人民还面临许许多多的坎坷和艰难,需要爱心志愿者不断为他们排忧解难,持续不断提供支援。
据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