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9日
星期

让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

杨逸 王文华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5-29    [打印] [关闭]
    四川大地震,夺去了数万名可爱的生命。这一份惨烈,刺痛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

    据公布,整个震灾区倒塌的校舍达到6898栋。在公众对校舍倒塌提出质疑之时,四川省教育厅进行了初步调查和评估,将倒塌原因归纳为五点:地震超过了预计强度,校舍难以抵御,灾情发生在上课期间,学校建筑在抗震方面存在着设计缺陷等。(《南方日报》5月28日)

    我不想讨论这样的评估能不能服众,因为影响建筑在地震中倒塌的因素很多、很复杂。只想说,强震中有挺立不倒的学校。如果校舍的建设都达到了应有的质量标准,一定不会有那么多死伤者。

    谈及校舍的倒塌,很多人都会提起北川刘汉希望小学。这个农村小学原来是危房,是出身教师之家、当过教师后来又创办汉龙集团的刘汉出资建的新校。该公司全程参与了希望小学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他们问建筑商:这个60万元的工程,你打算赚多少?建筑商回答:要赚10%,6万元。刘汉告诉建筑商:我另给你6万元,条件是你要把60万元全部都放到学校建设中去。

    校舍建设过程中,汉龙集团严把质量关,一直采取甲方供应建材的方式,将材料质量的关口掌握在自己手里:用大厂的钢材,设计要求柱子有10根钢筋,一根也不许少;水泥、沙子的质量也经过严格筛选。当地政府的监管,也细致到位。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曾用最原始的办法验收:用斧头用力砍下去,看混凝土是否经得住这一下。尽管这样,刘汉希望小学的工程造价,仍比公立学校低很多。另外,汉龙集团捐赠的北川县擂鼓中学汉龙教学大楼,同样在一片废墟中屹立不倒。

    如果地震不可避免,而临震预报又是世界难题,那么给人们提供震不倒的房子,无疑就是守护生命的关键。在此,我们无意武断地将那些倒塌的校舍统统归为“豆腐渣工程”,但刘汉希望小学,却引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该从废墟下无数生命的惨死中吸取怎样的教训,对那些偷工减料、不负责任的人员该如何处理?如何对其他地震带上乃至全国所有的学校,按照抗震的要求加固?如何规范建筑市场、保证工程质量、维护百年平安?在此,笔者建议:

    一是国家建设部门迅速本着科学的精神收集相关资料。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4日上午在汶川映秀镇接受中外记者的联合采访时表示,将收集这次地震中倒塌的重要公共建筑,包括学校、医院、机关等的建筑资料,从这次地震灾害中总结经验,为日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收集资料,也是追究无良者的依据。造成240余名师生罹难的聚源镇中学,倒塌之后,裸露出“仅筷子般粗细”的钢筋,钢筋结构既细且疏,“整个坍塌的教学楼楼板沿立墙面齐刷刷地折断,只有一点钢筋连接着”,建筑质量存在问题几无疑问。收集和保管好这样的建筑资料作为将来问责的证据,让那些无良的承建商、失职的审查者,一一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此才算对得起泉下有知的罹难者。

    二是借鉴日本国的做法,对中国地震带上的学校乃至全国所有学校落实防震加固措施。“学校是第一避难所”,所有的房子都可以倒,学校的房子不能倒——这是日本防震灾的一个基本原则。1923年的那一场日本关东大地震,导致了日本不少学校教学楼倒塌,学生集体遇难。当时的日本政府从中吸取了教训,以“学生的生命维系着国家未来”为最高原则,规定学校教学楼必须使用钢筋混泥土结构。四川大地震造成许多教学楼倒塌,众多学生遇难,这一消息给了日本政府极大的震惊。5月16日,日本内阁举行会议,专门讨论加快学校危房改造的进程。会议决定,由中央财政安排主要资金,争取在5年内完成全国4.5万栋公立中小学校校舍的补强施工。反观国内,截至2006年,我国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仍高达6.6%——也许一场大雨或大风就足以酿成惨剧。此次震灾,应该让我们觉醒,对各地学校进行质量排查和加固。

    三是从体制上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刘汉小学的建筑质量得益于以下几个环节:出资人懂得建筑,出资人把关建筑材料质量,全过程监督建设过程,当地政府严格工程验收等。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建筑市场,一座建筑物要有几方面集团从中获利:地方政府可获得土地拍卖资金及建筑营业税等可观收入;建筑商可以获得20%~50%的暴利;建筑材料供应商,与开发商勾结在一起,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现象经常发生;监理部门多为中介机构,受利益链的主宰,也不能完全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最终到消费者手中的房子是质次价高的产品。因此,要想彻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降低房价,必须从体制入手,进行一场建筑领域的革命,比如可以尝试由出资人自己选择建筑队伍,出资人全程参与监理,等等。

    让所有校舍都成为最安全的地方,在下一次的自然灾难中,才能少一些生命无辜逝去的悲剧。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