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苛责和隔阂中耗散救灾凝聚力
这是一个让人欣慰的处理结果,打人者受到严惩,隔阂消除,系在人们心上的那个结终于解开了,我们的救灾力量和资源,不必再耗散在这些与救灾无关甚至会破坏救灾凝聚力的事务上。要知道,救生阶段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余震仍不断、堰塞湖高悬、疫情随时可能发生,防止次生灾害的任务非常艰巨,灾区重建也才刚刚开始,灾情不容我们的注意力有丝毫分散,仍应放下分歧和苛责,以最大的宽容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合力抗灾,不要在苛责、隔阂和对抗中分化社会的救灾力量。
大灾当前,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变得异常重要。只有宽容,才能让我们有足够的温暖抵挡灾难的残酷,有足够的力量战胜灾难。
张建新之所以应受严惩,正在于其缺乏宽容之心。人家志愿者在消毒时将一勺消毒水洒到你眼睛里,显然不是故意所为,为什么不能忍让和宽容一下,而非要大打出手?作为灾区干部,以如此方式对待志愿者,会伤害所有人的爱心,更会影响全民抗灾的凝聚力。
但在这件事上,我更想说的是,公众应该有宽容之心,不要过度责怪当事人,不要在苛责和对抗中扩大矛盾、加剧隔阂。这是因误解而引起的冲突:一个人的眼睛里突然被浇进消毒水,剧痛难忍中情绪失控出手打人,不是不能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突受外在刺激,也可能有这种愤怒的应激反应,何况连续紧张的救灾,会对人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打人行为应受严惩,但决非不可理解,为什么我们不能多点宽容之心、多点善意的理解?
宽容,更应该表现在这些方面:尽可能在及时的沟通中化解矛盾,而不要扩大矛盾、加剧隔阂——许多网友在传播这个事件时,用了“官员殴打志愿者”的说法,我觉得这就在无形中扩大了矛盾。张建新眼睛中被误喷消毒水后出手打了志愿者,这只是个案,也不算太大的冲突,完全可通过沟通消除矛盾。可“官员殴打志愿者”的说法,则扩大了矛盾,在官员与志愿者间制造了对立,将问题上纲上线到官员群体的蛮横霸道上,以至于民愤越来越大。本来官民是站在一起携手抗震救灾,“官员殴打志愿者”的说法则将官与民推到了对立面。于是,不说官民间有了心理隔阂,公众的很多注意力也从救灾转移到对此事喋喋不休的争论中,抗灾凝聚力因此受到损伤。其实,这样的事本可在现场化解掉。
大灾当前,即使我们之间出现了矛盾,也应以宽容之心尽可能弥合这些矛盾,而不应在苛责中扩大分歧、放大矛盾。当然,也不能回避和遮蔽矛盾,遮蔽只能使矛盾越捂越大,隔阂越来越深。看到不恰当的行为,给一个温暖、善意的提醒;看到错误的作为,在沟通中给一个就事论事、以理服人的批评;尽可能学会以宽容和爱去感化而不是以仇恨去教训。这时候,宽容可能是一种最有力量的批评,也只有宽容才能让我们凝聚在一起。此时此刻,灾难是我们最大的敌人,我们需要凝聚所有力量战胜地震这个共同的大敌,而不是在自己中间制造和树立敌人。
写到这里,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两条很让人感动的新闻:广州百余名拆迁户上访向政府反映拆迁问题,他们决定先为灾区人民捐款,再诉说自己的拆迁问题。哀悼日的第一天,北京某法院,几分钟前还争得面红耳赤的原被告在三分钟的默哀后立即选择了和解,说是不给政府添麻烦——这就是大灾当前人们之间的宽容,这种宽容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救灾从救生转向重建之后,各种矛盾和问题将不断出现,舆论也因此出现了不少缺乏宽容的声音:有人指责别人捐钱太少缺乏爱心,有人指责某官员的呼救是“史上最牛官腔”……无论如何,请少些苛责多些宽容吧,请节制使用你的苛刻,请尽可能地去化解矛盾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