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日
星期

爱心能不能少些表演

周云龙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1    [打印] [关闭]
    汶川大地震,是一场罕见的自然灾难,而它同时引发的是一次面向13亿人的爱国总动员、爱心大集合。人们现在津津乐道的可能是捐出成万上亿元善款建“震不垮的学校”的企业家、捐出原本计划筹办自己从艺50年演唱会资金的歌唱家,到街头募捐、到灾区慰问、给灾区写“家书”的各路明星。而我记住的是一位可爱的母亲,她的儿子与我同事,一开始已在单位捐款200元,他的母亲不答应,动员他至少再捐500元。这位母亲已退休多年,她和老伴每人从退休金里拿出1000元来捐款,她还通过电话动员了所有的亲友,希望他们能多为灾区捐点钱。

    应该承认,爱心是需要“表达”乃至“表现”的。在大大小小的募捐活动现场,那些真诚而不夸张的表达、自然而非矫情的表现,有着特别的感召力。不过,爱如潮水里,也有人将爱心演变为炫耀、攀比性的“表演”。

    上个周末,本地一个市民广场上举行赈灾义演活动,我的同事欣然去采访,看到这样一组镜头:在捐款箱前,一个初中女生捏着一只信封,欲投未投之时,闪光灯大作,女生也顺应拍摄者变换不同角度,不同笑容。原来,拍摄者都是她的亲友团。

    初中女生一脸荣耀地走了,捐款箱前又来了一个小男孩,他拽住妈妈的手,跟妈妈要钱捐款,妈妈说,她在单位里已经捐了,现在身上没有带钱。小男孩不依不饶,非要妈妈把身上穿的衣服捐了。

    地震发生后,爱心捐赠,汹涌如潮,当此之时,捐赠的数额,忽然成为媒体上此起彼伏的热点话题:有人批评某国外大企业没有捐款,是为富不仁;有人指责某富国在捐款上太小气,其实这个国家的民间已经捐了许多钱;有人对明星和企业老总的捐款进行排行,旨在对捐款相对较少的企业施加舆论压力……抗震救灾,我们可以万众一心,而爱心捐赠时,质疑、不满、嘲讽、谩骂却开始遍布各大网络论坛。

    当人们在某种道德绑架中被强迫去奉献爱心时,爱心很快会枯萎,慈善也将失去活力。因为这样的“发难”和“拷问”,爱心更容易演变成一种言不由衷、力不从心的表演,而成人的“示范”会最直接地影响着孩子。

    有人说,灾难,让我们不断成长、更加成熟。没有人会否定这样的结论,但是必须承认,我们的爱心抵达真正成熟的境界,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为许多人在奉献爱心时还太注重形式、太计较眼前、太苛责别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