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
星期
快评

范晓华事件背后的民意诉求与期待

刘长锋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2    [打印] [关闭]
    从5月12日起就一直奋战在抗震救灾前线的团绵竹市委书记范晓华最近很郁闷:一则关于5月20日晚有人在四川绵阳五一广场搭建救灾专用帐篷并恶意伤人的网络传言,竟莫名其妙地把她给卷了进去。尽管此范晓华非传言中的彼范小华,但强大的网络人肉搜索引擎依然给这位共青团女干部带来了莫名烦恼和心灵痛苦。(四川新闻网6月1日消息)

    在举国抗灾的关键时期,随便一起小小的失误或官员的徇私舞弊行为,都有可能带来比平日恶劣十倍百倍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对官员个人形象和政府威信的严重污损,更是对抗震救灾工作的严重干扰。无论对政府还是对每个具体的个人,灾难都是一场考验,考验政府的责任与能力,考验每个官员和普通民众的良知。在这种严峻的考验中,民众对政府的作为以及政府官员的表现尤为关注,期待也显然高于平日。民众对政府和政府官员抱有很高的期待,而这种高期待值一旦遭到挫折,必然会导致更多的不信任乃至非议。

    在一个网络化的时代,人肉搜索似乎发挥了其无所不能的功能。所以挪用救灾帐篷的事件一经披露出来,众多网友就利用人肉搜索很快锁定了目标。这次人肉搜索尽管表达了众多网友的愤怒,但却显然是一次错误的打击,目标完全出现了偏移,挪用帐篷的当事人毫发无损,但与当事人名字有点相像的团干部却无辜地充当了替罪羊,遭受到了铺天盖地的谴责和打击,身心遭受了巨大的伤害与折磨。

    从表面看,这似乎是一个技术失误,但这显然并不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而更多地是一种情绪化的目标转移。为什么不少网友发现了搜索的失误,还是固执地宁愿相信是共青团干部范晓华挪用了帐篷并恶意伤人,而并非真正的当事人范小华?之所以如此,就在于一些网友对救灾中一些官员的失职与徇私舞弊行为所产生的厌恶乃至敌意,宁信其有不信其无,这才是范晓华充当替罪羊的深层次原因。

    大灾当前,社会公众对政府的期待值升高,更希望看到政府官员亲民廉政的形象。范晓华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正是这样一种公众的期待与诉求。大灾是一次大考,各级政府以及大大小小的政府官员,该如何正确应对?能否有所作为?都在公众的眼皮底下。而同样,在灾难面前,公众更无法容忍某些政府官员的失职乃至违纪违法问题。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抗震救灾,在这样一个血与火的考验中,要消除这种公众与政府公职人员之间的对立与不互信,不但要及时公开真相消除误会,更要加大对各级各类政府官员的管束和作风整饬力度,使各级各类官员都能以民族大义为先,以群众的利益为先,恪尽职守,最大限度地杜绝违法违纪和侵害群众利益的事情发生。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