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
星期

三成被免职的上市公司CEO
是董事会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本报记者 周凯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2    [打印] [关闭]
    根据日前全球管理咨询公司博思艾伦咨询公司发布的《2007年CEO职位更替:业绩疑题》报告,一项针对全球知名的2500家上市公司CEO更替的最新年度统计调查报告显示,自2004年以来,三分之一以上CEO被免职是因为董事会纠纷及权力斗争,而此前的比例不足四分之一。

    调查还表明,根据对这些公司1995年、1998年以及2000至2007年数据的全面分析发现,只有2.1%的公司CEO因业绩欠佳被解雇。即使是业绩排名倒数10%的CEO,在任期第二年即被解雇的比例也只占5.7%,这其中包括股价两年内缩水25%以及在两年内与区域行业竞争者业绩相差45%的公司CEO。

    由此看出,股东绩效短期内欠佳与CEO更替之间并无明显关联,而上市公司董事会内部纠纷与CEO更替的关联度仍然偏高,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两年任期’的游戏规则(CEO在2~3年内因业绩不佳即被董事会解雇)只是谬论。”博思艾伦的高级副总裁Gary L.Neilson认为,“好消息是董事会给予CEO充裕的时间以制定和执行其战略。但是我们的研究表明,企业在监督其CEO、职位更替规划以及企业高管储备方面尚有大量需要改进的地方。”

    另外,研究还发现,董事会迟迟不替换表现不佳CEO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缺乏能够顺利接棒的下一任CEO候选人。这种猜测也从CEO更替研究中得以论据支持:尽管空降CEO往往比内部提拔的CEO业绩差,北美和欧洲董事仍继续聘请空降CEO 。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