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
星期

让红十字会精神世代相传

——纪念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吕海寰
杨鶤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2    [打印] [关闭]
    2008年5月,不平凡的一个月,注定将载入史册。5月8日,全世界迎来了第60个世界红十字会日,各国都在以各种方式纪念由瑞士人亨利·杜南(1828-1910)于149年前倡议发起的国际红十字会运动。此时,国际红十字会及其他救援队伍正在组织对刚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的缅甸的相关救援。5月12日14点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暴发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寰球震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华慈善总会为代表的公益团体、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志愿者队伍对灾区迅速展开救援。红十字事业所弘扬的坚持中立,不分国界、地域、人种、宗教、意识形态而普世施行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广为传播。

    掐指算来,红十字会运动在中国已有百年历史,在几代人的努力下,红十字会精神在神州大地上发扬光大,中国红十字会组织也得到持续发展和壮大。此次“5·12”地震的救援工作中的“不抛弃,不放弃”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红十字会在当今救死扶伤、济难赈灾、助弱解困等人道主义救助活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它为我们国家创建和谐社会,为增进国际间的和平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我国至今唯一的有百年历史的社团组织,中国红十字会能发展至今,其奠基人和创始人吕海寰为能建立“可久可大”的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呕心沥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吕海寰先生是我曾外祖父,从父辈那里,我了解了他为创建中国红十字会事业方面的一些历程。

    吕海寰(1842-1927)是清末著名外交家,山东掖县(现莱州市)人。曾担任工部尚书、会办商约大臣、兵部尚书、外务部尚书、督办津浦铁路大臣等职。尽管身为高官,但贫寒的出身使他对底层人民的疾苦感同身受,这成为他后来致力于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原因。从1904年创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至1927年在天津逝世,无论是在战火纷飞、血雨腥风的岁月里,还是在天灾降袭、民众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吕海寰始终怀着一颗助人救难、济世安民的为百姓谋福祉之心。

    1894年甲午海战后,中国内忧外患,民众生活更加艰辛。吕海寰时任江苏常镇通海道台,当他看到当地群众因为贫困被迫把刚生下的婴儿溺死时,他设法捐资设立了保婴局,以保护婴儿的生命;当他看到镇江船坞泥沙淤积,导致每次遇到风暴船家都无法进港躲避风雨时,他设法筹款开挖淤泥,疏浚船坞码头,以供遇险船舟安泊;他还建有京口救生会和镇江南濡学会等福利事业……多次慈善工作为他后来创建中国红十字会积累了经验。

    1904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三省爆发,农民失业、商贾裹足,百姓流离失所,东三省急需接济。当时吕海寰在上海任会办商约大臣,他认为救死扶伤施行人道主义是当务之急,于是与工部左侍郎盛宣怀、驻沪会办电政大臣吴重熹,约集上海官绅和各国驻沪商业代表共同商议相关事项。在吕海寰的积极推动下,1904年3月10日,中、英、美、德、法五个中立国合办了“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并公推吕海寰、盛宣怀、吴重熹为领袖。上海万国红十字会自成立后,一方面发布公告,邀集众官绅募捐筹银共计20万两,另一方面上折朝廷支持,得到清政府认可和资助白银10万两。与此同时,还电请日俄两国承认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可依照日内瓦红十字总会的公约给与保护。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随后的战地救护、医院开办、难民安置、放赈救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人道主义救助活动,功绩卓著,在国内赢得了很高赞誉,在国外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这个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就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为巩固红十字会根基,吕海寰等多次上奏朝廷详细汇报红十字会的办理情形,报告各国红十字会实施日内瓦陆战、海战公约情况,并奏报《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经多年努力,1910年清政府奏准《中国红十字会试办章程》按日内瓦新约办理,还提出制备红十字会标志、勋章及使用规定等。这一年吕海寰奉调回京任外务大臣,清政府派在上海任职的盛宣怀出任大清红十字会长。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盛宣怀去职,10月26日清政府再派吕海寰出任大清红十字会长兼慈善救济会长,总部也从上海迁至北京。这一年清朝覆灭,民国成立,大清红十字会更名为中国红十字会,吕海寰被公举为第一任全国红十字总会会长。

    吕海寰深知,只有中国永久拥有红十字会主权,其红十字事业才能持久发展。因此,从1904年上海万国红十字会成立起就开始上折朝廷陈述我国加入国际红十字会的意见和办法,此后为推动促成我国加入国际红十字会经过了长达8年的不懈努力。根据《日内瓦公约》,为得到各国的共同遵守与保护,红十字公约必须为官方签署。为使中国红十字会获得国际认可,吕海寰不断上奏朝廷,并通过多种途径积极联络斡旋国际红十字会组织,终于在1912年1月15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正式通过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正式会员。吕海寰在奏折中所希望中国红十字事业“经久”发展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1912年5月7日~17日万国红十字会第九次大会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吕海寰派四人代表参加了大会,引起了全体会员国的关注。同年10月,为了解决战时各地自行创立分会,虽宗旨相同而手续互异的情况,在吕海寰的倡导下,中国红十字会统一大会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解决了中国红十字会多头领导和管理混乱的状况,把中国红十字会建成为一个团结、统一和强有力的组织。

    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吕海寰一边多方筹集救济款项,亲自由汇丰银行个人捐款上千元,谦称“杯水车薪,无济于事,聊尽微心而已”。同时,他积极组织医疗队伍赴战地救护,组织红会力量掩埋尸骸,每天通过来往电文掌握现场情况,联络指挥解决各地疑难问题。虽然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政府,但吕海寰仍向清政府申明坚持红十字会不分畛域掩埋骸骨,医治伤残被难人民,设法加以抚恤等。对于中国红十字会在辛亥革命中实行救死扶伤、人道主义援助的行为,得到了孙中山总统来电嘉奖。

    从创立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到辞世的20多年间,吕海寰一天也没离开过红十字会的岗位。他与其他领袖、总董和各分会会员、医护人员,在血雨腥风的日子里,舍生忘死,营救受伤民众,并取得显著成绩。

    吕海寰曾经对家人说:“我只想做中国红十字会的会长”。晚年的时候,因经费困难,吕海寰甚至把自己在北京崇文门喜鹊胡同的住宅捐出了一半作为红十字会总会的会址。1920年吕海寰已78岁高龄,他辞去了会长职务,但仍被推为名誉会长。直至1927年病逝于天津,终年85岁。吕海寰为中国红十字会事业而孜孜奉献直至终老之日。

    吕海寰对红十字事业倾注了无限心血,他在发展中国红十字会事业方面的重要贡献可归纳为三点:一是领导创建了中国红十字会;二是加入国际红十字公约,促成中国红十字会事业制度化、规范化、持久化;三是实现中国红十字会的团结统一。因此“他无愧于‘中国红十字会先师’之誉,我们后代有责任要继续让红十字会精神世代相传。”

    (作者系招商证券总裁)

    链接

    招商证券自成立以来,“回报社会”就一直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曾多次与各地红十字会及其它慈善机构成功开展赈灾济难等慈善专案,2007年更被和讯网评为“最受尊敬的券商”,成为中国证券市场18年来第一家获此殊荣的券商。2008年初,招商证券捐赠1200万成立了博爱基金,并以它为平台开展了相关慈善公益活动。今年年初,南方五省遭遇雪灾,该基金迅速通过各地红十字会捐款80万元;5月9日,招商证券“博爱基金心灵关爱中心”项目在北京理工大学启动,今年将陆续建成9个心灵关爱中心;5月12日,四川汶川遭遇8级大地震,招商证券累计向灾区捐赠超过1016万元……招商证券和博爱基金,正以系统的规划、快速的反应不断践行着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