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
星期
职场武林外传

吕秀才的高学历之惑

■方奕晗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2    [打印] [关闭]
    如果在同福客栈搞个学历排行榜,吕秀才肯定是遥遥领先的那一个。作为学问最高、读书最多的职员,他无可争议地占据着团队里最具知识含量的关键岗位——账房先生。

    要是从头脋起来,吕秀才的履历里是很有些闪光点的:先祖曾是名震四方的清廉知府,家学深厚;他三岁识千字,五岁背唐诗,七岁熟读四书五经,八岁时精通诗词歌赋,是远近闻名的小神童。只是后来屡试不第,才无奈中断学业放弃仕途,当上了打工仔。

    看上去文文弱弱一介书生,可论才学,秀才吕绝对称得上学贯中西博古通今:左一个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右一个莎士比亚to be or not to be—只要他在客栈一开口,就透着别人才疏学浅没文化。

    “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吕秀才轻侯虽得名于此,但身处职场,却无法做到李白诗中那样的纵情。

    他也想豪情万丈地卖弄文采来着,但往往“子曾经曰过”刚起个头儿,智慧的小火花便被同事们无情掐灭,还附带着好一番奚落。每每这个时候,吕秀才总有些虎落平阳的落魄和酸楚。

    都说知识就是力量,可为什么有知识的人反而被“鄙视”?满腹经纶怎么就找不到个用武之地?

    要知道,职场毕竟不同于学校,职场是做事的地方,做事先做人,这是道理。高学历是个人发展的重要砝码,但在办公室,如果仅仅凭着高学历就觉得自己有别于其他人,逮到机会就显摆、卖弄,自命不凡,那最终的下场只可能是被孤立和被架空。

    就像吕秀才后来自己意识到的那样,“起初吧,我读书是为了功名。后来读着读着,突然就反应过来了。怎么说呢?就拿交朋友来说,用的是心,不是用学问。咱们读书,不是为了去炫耀,而是为了更好地沟通。”

    可见,职场上的高学历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它会是获取职业提升的强大助推器;可如果用不好,它又将成为一颗定时炸弹,是埋伏在前进路上随时可能爆发的安全隐患。

    听到过不少负责企业招聘的人抱怨,现在的年轻人学历一个比一个高,有的还在海外留过学。挑人的时候大家都盯着名校高学历,可一旦真刀真枪地干起活儿来,博士生远不如本科生好使,普通学校毕业生可能比名校生更肯卖力更容易进入状况。

    这些原本处于弱势位置的人之所以比一些高学历名校生更有职场竞争力,是因为他们打从最初就把自己设置在一个较低的位置,起点不高自然得勤奋,想“避短”势必要“扬长”。

    而那些拥有辉煌学业背景的人,可能从一开始就处于某种危险的境地:书读的多自然见识广,总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一眼看穿“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看到了,就难免指点一番,掉掉书袋,评说评说,或者干脆另辟蹊径,走自己的路去了。

    其实他们说的可能都对,也颇有远见,可换了你是领导,或者和他们共事,天天净碰到些类似的“髭毛”,是不是也会觉得不爽?

    所以说,摆正心态是所有高学历者进入职场后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一旦放下高学历的架子,被团队接受,饱读诗书的吕秀才就显露出了他的过人之处——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严谨的工作习惯,以及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顶头上司佟湘玉说的,秀才“是一个不错的账房,认真负责,从来没算错过一笔账”,当得起聪明能干、物美价廉这样的评价。

    吕秀才的职业巅峰是对阵姬无命一役。他坚信武力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大义凛然地用“人和宇宙的关系”、“我是谁”等深奥的哲学命题,活活“曰”死了武功深不可测的盗神,拿到了朝廷的赏银并获得“关中大侠”的光荣称号,充分体现了高学历员工存在的价值。

    这时,没人会嘲讽他迂腐可笑,相反,大家都在敬佩他的博学他的智慧他的敏锐,以及知识带给他的无穷力量——

    真是太有才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