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日
星期

“高考移民”无论成败都有道德代价

实习生 陈茜 肖舒楠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2    [打印] [关闭]

    民声

    2002年,小张从江苏“移民”上海。靠着上海户口的“低分保护”,他顺利考取了本科。为此,小张的妈妈一直心里不安:“虽然儿子考上本科了,可是毕竟是挤掉了别人的名额,但是想到孩子要考不上大学,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有的选的话,我还是希望能诚信一点。”

    专家提醒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做事要符合规则。“高考移民”的做法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理,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害

    2006年6月,考虑到“西安房价低、高考分数线也低”,河南省某地方公务员老潘在西安买了房子,并把一家人的户籍迁入西安,孩子的学籍也随之转入西安高级中学。

    然而今年1月,老潘接到儿子被取消高考资格的通知,原因是其户口迁入西安不满三年,不具备在迁入地参加高考的资格。

    今年4月初,老潘和其他11位有着同样遭遇的家长一纸诉状,将西安市灞桥区招办告上了法庭。5月26日他们收到一审判决书,全部败诉。当天下午,家长们向法院再次提起诉讼。

    “现在儿子的情绪波动非常大。他说同学们都在用异样的眼光看他,不愿再去上课了。”老潘告诉记者,由于孩子的户籍在西安,如今无法回原籍参加高考。眼看高考进入倒计时,他们一家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苦苦等待二审结果。

    近年来,各种“高考移民”事件层出不穷,该不该对“高考移民”进行封堵?高考临近,社会各界争议四起。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联合新浪教育考试频道开展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1118人参与),对于教育部门取消“高考移民”考试资格的规定,66.8%的人表示不支持,有22.9%的人对该项规定表示支持。

    “统一分数线之后,你让边远地区的孩子怎么办?”

    近年来,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高考移民”被发现并被取消高考资格。

    2005年高考成绩公布不久,海南省教育厅根据群众举报并查实,取消了海口市海天学校28名“高考移民”报考第一批院校的资格,其中包括海南省理科状元李洋。这一年,海南省就发现了近1万名“高考移民”。

    2006年高考前夕,天津市取消了河北沧州100多名考生的报考资格。

    2007年,内蒙古自治区查处了459名“高考移民”。

    调查显示,53%的人认为,“移民考生”是“高考移民”中最大的受害者。43.3%的人认为“考生无辜”,应该批准参加高考。更多的人将“板子”打在了“教育公平”上:81.5%的被调查者认为,这是教育不公平造成的,不能怪“高考移民”。

    关于“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人提出以“全国统一分数线”的方式来消除因地域原因造成的分数线差距。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马戎对此并不认同。“统一分数线之后,你让边远地区的孩子怎么办?”马戎认为,“统一全国高考分数线和考试内容很不现实。他们的教育水平不及东部发达地区,一旦统一分数线就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形成‘马太效应’。我们能做的就是调节地区资源不均衡和发展不同步。目前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细化监督方法。”

    “这种不公平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我国高等教育总体供给能力不足。”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副院长办昭彬说,我国13亿人口,各类高校总计2000余所,高等教育入学率只有21%;美国也有2000余所高校,但人口只有两亿,其高等教育入学率在80%左右。此外,我们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只有70余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稀缺,投放在各省的名额又极不均衡。“高考移民”正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从“高考高地”(教育发达地区)进入“高考洼地”(教育欠发达地区)。

    南京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系主任龚放认为,对待“高考移民”,应该在坚决阻止其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原则基础上,进行弹性处理。“被发现的‘高考移民’,如果还没参加高考,教育部门应该积极给予协调,让其回原籍‘网开一面’,接收他们参加高考;对于已经参加高考的,可以让他们以等于或高于原籍的分数线录取。总之要做到人性化。”龚放表示。

    “他们想的是自己是否公平,他们想过对我们是否公平吗?”

    在每年浩浩荡荡的“‘高考移民’大扫除”中,面对许许多多被取消高考资格、又因种种原因无法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高考移民”,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拷问“教育不公平”,而对“高考移民”给予极大的宽容和同情。但郝玉并不这么看。

    “有利益,谁不想占?但是他们有没有考虑到当地考生的利益?”海南省文昌市人郝玉回忆说,“在2003年我刚上高一的时候,班里有好几个外地人,他们成绩都很好。妈妈告诉我,他们应该都是‘高考移民’。”

    郝玉告诉记者,在文昌,教育水平不高,而外地学生成绩优异,高考的时候必然会占据本地考生的名额,很不公平。“他们现在被取消高考资格了就想到这对他们不公平,当初他们想过对我们是否公平吗?”

    调查显示,27.8%的人认为“高考移民”事件中的最大受害者是“移入地”的考生。19.4%的人认为“高考移民”对当地其他考生不公平;11%的人认为“高考移民”必须为投机取巧行为付出代价。

    “同样都是考生,为什么外来的就那么彪悍呢?”一个来自海南的高三考生这样留言。“可怜的海南小岛漂泊在遥远的南海,原来我们幸福快乐,可是这一年,三万高考移民大军来到海南,夺走了我们的大学!可怜的我们只好另寻出路。”

    2002年,小张从江苏“移民”上海。以他的成绩,在江苏考上本科的几率不高。然而,靠着上海户口的“低分保护”,他顺利考取了本科。为此,小张的妈妈一直心里不安:“虽然儿子考上本科了,可是毕竟挤掉了别人的名额,但是想到孩子要考不上大学,我也顾不得那么多了。如果有的选的话,我还是希望能诚信一点。”

    调查显示,12%的人认为应该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杜绝“高考移民”现象;9.4%的人赞同加强对“高考移民”的惩罚力度。

    马戎认为,家长让孩子“高考移民”,不利于对孩子的社会道德培养。“家长要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做事要符合一定的规则。‘高考移民’的做法容易扭曲孩子的心理,对他们的一生都是有害的。”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博士孙凤认为,教育公平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把教育不公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就需要把我们的制度透明化,让大家知道“高考移民”是法规和社会道德所不允许的。

    孙凤同时指出,作为孩子自身,他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应该有一个自己判断的能力。在家长做出想要给孩子进行“高考移民”的决定时候,孩子完全可以也应当提出反对意见,甚至以行动来拒绝这种不利于构建教育公平的行为。

    在调查中,大部分人仍持“考生无辜论”。只有4.9%的人认为,孩子作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应该主动拒绝投机取巧行为。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