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本土童话对抗《哈利波特》能否占上风
《皮皮鲁总动员》对抗《哈利·波特》只是小巫见大巫
在中国,郑渊洁称得上是家喻户晓。只读过小学四年级、曾经十多年在家“闭关”写作、为了抗拒应试教育体制自己在家教育孩子——这一切另类做法都使得郑渊洁具有了传奇性。而他完全靠自己写作支撑的杂志《童话大王》以发行过亿的成绩更让许多举步维艰的杂志难以望其项背。
郑渊洁说,是《哈利·波特》作者、英国首富的女作家JK.罗琳让他感觉“受的刺激很大”。他曾经在博客中写道:“出版社说,是由于我多年的低调,导致哈利·波特趁虚而入,占据中国童书销售排行榜头把交椅数年之久。于是我知耻而后勇,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屡次南下签售《皮皮鲁总动员》,直到将哈利·波特拉下马,让皮皮鲁坐了童书销售排行榜头把交椅才罢手……”
对抗风靡全球的“哈利·波特”,让郑渊洁觉得格外过瘾。“英国儿童没有中国儿童多,在中国,皮皮鲁的人气更旺。”
尽管30年来,有关“皮皮鲁”的书占据了儿童文学老大的地位,但在海外,《哈利·波特》的全球销售量已过3亿册。目前“皮皮鲁”已经登陆越南,韩国也有出版社联系授权出版。目前以外译的语种看,郑渊洁的影响还仅限于话语圈和亚洲。
许多家长和老师给孩子注射“想象力预防针”
郑渊洁认为,《哈利·波特》受欢迎的原因在于这个作品还是很有想象力的。现在生活节奏特别快,有童心的人越来越少。实际上,没有想象力,社会就不会进步。创造性劳动需要想象力,人类对想象力有一种渴求。
在郑渊洁眼中,张天翼是比安徒生更伟大的童话作家。因为“张天翼是一位有想象力的作家。他的想象力具有传染性,我属于被他传染的人”。
他认为,想象力是财富之源。“但遗憾的是,一些家长和老师不遗余力地给孩子注射‘防止感染想象力的预防针’,让他们的孩子不胡思乱想,精力集中地当一个平庸的人。
郑渊洁从2005年起“高调复出”并为儿童文学商业化写作当急先锋,其新浪博客已经突破3200万的点击率。他以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的身份频频现身各种娱乐节目,像一个热衷游戏的顽童,拿出了娱乐到底的精神和劲头。有人说:“在中国作家中,老顽童郑渊洁是最有商业头脑、最不自命清高、最善于利用媒体的一个,他后半生投身于商业运作,似乎在给中国作家群体昭示一种新的选择。”
中国童话也可以打造“童话+电影”的神话
他一不做二不休,除了文字,将从银幕上向“哈利·波特”宣战。“这个也是‘哈利·波特’电影直接刺激的结果。”他说。
据说,当初,随着《哈利·波特和火焰杯》在全球的同步放映,让这个名叫波特的神奇小子又一次将它的魔法释放到了全世界的多个角落。在欧洲、亚洲、美洲、非洲,不同肤色、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挤进电影院,欣赏着同一部充满魔法故事的影片。高额的票房收入让影院老板喜笑颜开。
郑渊洁坦言,1987年,他的代表作之一《舒克和贝塔历险记》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相中。在央视播出后,郑渊洁认为整体还不错,但是对许多细节不满意,人物形象扁平,而且觉得有一些说教味儿。“这之后我一直拒绝影视改编。这一坚持就是10多年。”
开窍之后的郑渊洁也寻求自己作品的产业化发展之路。2005年他把自己全部作品的影视拍摄权授予长春电影集团,并计划投资拍摄包括动画片《舒克和贝塔历险记》、电视连续剧《金拇指》和一部故事片。与此同时,他还与长春电影集团共同组建了长影大灰狼实业有限公司,在进行影视创作的同时开发衍生产品。
今年5月,郑渊洁的第一部儿童舞台作品《红沙发音乐城》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紧张排练并预计6月21日举行首演。这是他从事写作30年来第一部被搬上舞台的作品,为此,郑渊洁也显得极其兴奋。
“郑渊洁把自己变成了符号。”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副研究员、儿童文学作家杨鹏说,“郑渊洁和他的作品让中国家长在说起童话的时候不会感到很羞愧,他的价值在于他能够让外行人意识到中国儿童文学的存在。”
有人认为,虽然郑渊洁童话创作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但他所滋养和启发的后来人,或者能够循着他开拓的道路走得更远,使中国童话跨出国门、走向世界,产生与安徒生等儿童文学大师比肩的世界级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