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县政府的房子
比学校好,县长就地免职”
2005年5月,《唐山大地震》推出唐山地震三十周年纪念版。这本不该遗忘的书重新被记起。同时,进入视野的还有《唐山警示录》(张庆州,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作者张庆州是土生土长的唐山人,同时也是大地震的亲历者。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对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后,张庆州向世人披露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经过:唐山大地震在震前被准确地预测出。
32年,从唐山到汶川,依然是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依然是血泪之痛、生死劫难。惟愿逝者安息,生者自强!并向汶川地震中抗灾前线共赴国难的人致敬!
为此,大力推荐韩寒的《杂的文》(万卷出版公司,2008年3月)以表示对他以及无数灾区志愿者的支持和敬意。
不止一次听朱维铮先生提到,《走出中世纪》即将推出二集。屈指一数,这部二集离初版于 1987 年的初集《走出中世纪》(上海人民出版社思想者文丛, 1987 年12月一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修订版)已相隔20年。在学者狗仔和八卦史书泛滥的今天,不管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有这么一位珍惜文字的学者,是令人敬仰的。《走出中世纪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仍然继续着初集的话题,从文化史角度考察中国走出中世纪的过程。朱维铮先生认为从晚明到晚清,是中国从中世纪到近代历史的过渡过程,即走出中世纪的过程。二集中的《龚橙与火烧圆明园——以讹传讹的一则史例》一文,爆料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和向导非龚橙,而是因为大清失礼在先,“用偷袭手段,绑架应邀入通州进行停战谈判的外交使节和随团采访的《泰晤士报》等记者一行三十九人”,等联军入京到天牢救出全部人质,已死去大半,仅生还十九人,由此引发英法联军野蛮报复,决意焚园。此文内容虽不是第一次听说,却弥久仍新。或如朱维铮先生在跋中所言:“我不信历史有鉴往知来的功能,更耻于假借论史而曲学阿世。可是要直面历史,谈何容易?”
最后一本书还是汶川。在汶川地震14天后,首部反映汶川地震的诗集《有爱相伴—致2008·汶川》(中宣部出版局策划,人民文学出版社编选)出版。大灾之前,文学何为?或许这60首诗歌能成为文学的先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