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
屏蔽世俗 放大美好

生活是对艺术最好的注解

一诺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3    [打印] [关闭]
    在举国上下情系灾区,捐款捐物共渡难关的时候,以“大爱”、“扬善”为主题的电视剧《相思树》制片方康达富公司也向全国各大电视台发出倡议,以“赈灾献映”的方式将地震之后、奥运之前二轮所卖出的收入捐献给当地红十字会,用宣扬爱的电视剧来回报爱。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相思树》中的康凯,《渴望》中的慧芳,《好想回家》中的小秋,《任长霞》中的任长霞,一大批理想主义的人物形象也不约而同地聚会荧屏,用他们各自的爱心善举和人格魅力赢得了观众的热情追捧。

    荧屏上的故事其实生活中很多

    刚刚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相思树》因为其过于理想化的人物塑造,过于唯美的表达方式等被观众和网友们定位为“都市童话”。对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的学生“你相信‘康凯’的慷慨吗?”的质疑,演员吴秀波说,只要你留意,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太多的美好。比尔·盖茨累计捐款300多个亿,可他却没有自己的司机,进超市买的是打折商品,坐飞机从来不坐头等舱,而他说得最多的是“我不应因为拥有巨大的财富而拥有巨大的权利,而是应该拥有巨大的责任”;歌手丛飞先后向慈善机构捐款300多万元,自己身患重病却几乎支付不出手术费用;杨澜夫妇捐款5.5亿元,当被人问及原因时,他们说,这是值得做的高兴的事……汶川地震更让我们看到了人心向善的力量,并不富有的人们拿出了自己的生活费,孩子们踮着脚尖将自己的存钱罐高高举过头顶,献血车前的群众排起了长队……看到这些你还会怀疑康凯的慷慨吗?能把快乐带给大家,自己也是快乐的。

    演员浦蒲激动地说,这次地震之后,很多人都捐款出来,有一些人排队等候献血,自己想做志愿者都排不上号。“每个中国人都准备奉献,这让我非常感动,我在生活中找到了戏中的感觉”。

    制片人郭新强说,当很多人对电视剧中的大爱持怀疑态度的时候,生活给予了最好的注解。这次灾难,让我们看到了太多的感动,人们可以放下手上的生意,自己买飞机票去做志愿者,可以为了抢救他人的生命而不顾个人安危。从“你吃了吗?”到“你捐了吗?”我们看到中国人的问候语都发生了改变。除了钱财,大家捐出的还有爱和希望。

    艺术应满足人们完善人格的需求

    现在不少文艺作品表现好人的时候惟恐被戴上“高大全”的帽子,得罪“都是人嘛”的观众,故意降低角色的人格,怎么也得给劳模英雄找些常人都有的缺点。

    “剧中的好人也是观众们渴望成为或者非常想遇到的人,事实上每个人都需要人格的完整、完善甚至完美,艺术应该满足人的这种需求。”导演孙周说,当生活中的感动和我们有了共鸣,每个人生命中最善良的部分会被激发出来,而经过提炼的艺术呢,更应该具备这样的感动。

    曾经因为扮演《亲情树》中牺牲自我的姐姐而被认为是“最美丽的姐姐”的演员剧雪在接到角色的时候也是充满疑问,她说,一个人怎么可能好到牺牲自己的幸福、前途,去抚养妈妈去世前收养的罪犯的孩子们?制片人说,你演,演完了再说。剧雪演了,不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而且因此获得第24届“飞天奖”最佳女演员奖。戏播出后,剧雪特地推掉一切演出任务,到艰苦的藏区去做了半年的小学老师。剧雪感慨地说,艺术也让演员自身完善人格。

    同样,《相思树》拍完以后,女一号浦蒲自己专门到云南、西藏的贫困山区去看那里的孩子,回来以后,她主动提出给孩子们募捐。浦蒲深情地说,其实演员的最高境界是能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触及灵魂的东西带到角色里去,而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应该是让受众得到心灵的震撼、人格的提升。

    扮演任长霞的演员刘佳曾经坦率地说,老百姓经常把她和角色混淆在一起,拍戏的时候,她得到了任长霞一般的爱,这让她相信她的角色,相信角色能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

    艺术源于生活还应该引领生活

    近年来现实题材作品成为主流,然而,生活的相似让不少艺术作品也过于雷同,大家讲着一样的故事,家长里短,杯水风波的情感剧大行其道。

    中央戏剧学院教授陈刚说,现实题材创作现在存在着两种创作趋向,一种是伪生活泛滥,去年某电视台好几个电视剧连续播出都是要死要活,都是绝症缠身,其实大多数家庭都过着平实的日子,另外一种倾向就是停留在对生活表面的描摹上,太多掉入琐碎的细节本身。艺术虽然从生活中来,但是应该有高于生活的距离,它需要把美好、向上、健康的理念传达给观众。

    制片人郭新强说,其实这是审美还是审丑的问题,生活里有美也有丑,我们只不过是屏蔽掉世俗的东西把至真至善表现出来了。“艺术产品毕竟不同于其他产品,从事艺术传播艺术教育工作的人也不能等同于商人,他们更需要社会责任感。我们就是要让艺术源于生活的美好得到放大的呈现。”导演孙周说。

    在北京大学教授彭吉象看来,和那些家长里短的情感剧相比,像《相思树》这样的戏好像和生活有距离,但它还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它不像西方的艺术那样从“真”达到美,而是更趋向于中国传统,从“善”达到美。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黄会林分析说,创作者能站在新的高度来探讨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发现美在哪里,这也意味着现实题材创作进入了更高层面的新一轮竞争。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