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3日
星期
背景

唐家山抢险大事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3    [打印] [关闭]
    

    5月15日,水利部通过卫星遥感图片,发现灾区存在众多堰塞湖。由于无法进入现场,专家们通过对堰塞湖湖泊的几何特征、地质特征、流域特征、蓄水特征和下游特征进行分析后发现,唐家山堰塞湖溃决危险极大。

    5月16日,相关部门开始连续组织了六次对唐家山堰塞湖的勘探,部队通讯人员与地方技术人员冒死空降,给后方传来珍贵的数据。

    5月19日,水利部副部长矫勇、水利部总工程师刘宁、四川省水利厅副厅长胡云等专家紧急前往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研究北川县唐家山堰塞体处置方案。水利部专家组计算出三分之一溃坝、二分之一溃坝和全溃影响的范围和人口,但由于二分之一溃坝与全溃淹没面积差别不大,预案按全溃的撤离范围考虑。

    5月21日,绵阳市政府及有关方面制订下发《北川县湔江唐家山堰塞湖下游沿岸的撤离疏散方案》,明确此次撤离范围以县包干,以乡包干,以河道包干,动员干部、公安人员、抗震救灾部队、年轻党员、民兵等力量,统一将群众撤离至高处,以村或乡为单位集中安置。

    5月22日,温家宝总理飞往唐家山堰塞湖视察,提出处理堰塞湖问题的三条原则:一是主动处理,避免被动处理;二是要立足早处理,防止因水量增大增加处理难度;三是同时制订工程排险方案和人员转移避险方案,确保群众安全,确保部队和抢救人员安全,绝不能再造成人员伤亡。

    5月23日,唐家山堰塞湖被专家列为1号风险,已蓄水1亿立方米,数万群众需紧急疏散。

    5月24日,执行处置唐家山堰塞湖的武警官兵和设备抵达绵阳,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理工程有序开展。16时,开挖溢洪槽,破解悬于北川和江油之上的唐家山堰塞湖。

    5月25日,国家安监总局局长王君表示,严防次生灾害发生,确保抢险救灾工作万无一失。

    5月26日,救灾部队全力以赴做好唐家山堰塞湖排险准备,80台大型机械空运至唐家山。当天深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对唐家山堰塞湖排危抢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5月27日,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乘直升机飞赴唐家山堰塞湖堰塞体现场指挥抢险,指出要“向好的方面努力,做到抢险和避险同步推进,切实做到双保险”。绵阳市部署三种撤离方案,启动三分之一溃坝应急预案。武警部队以最快速度挖唐家山堰塞湖泄流槽。为保障堰塞湖抢险通信指挥,中国移动再次空降一个卫星基站。唐家山堰塞坝顶第二、三、四控制段相继开工。

    5月28日,绵阳市各警种24小时待命,预防唐家山堰塞湖溃坝。水利部澄清唐家山堰塞湖除险可能动用轰炸机的谣言。中央财政向四川拨付唐家山等堰塞湖抢险治理资金两亿元。唐家山堰塞湖溃坝紧急撤离方案出台,确保群众零死亡。18时,唐家山堰塞湖坝前水位达729.19米。当日,39台重型机械在唐家山堰塞湖坝顶7个作业面同时作业。

    5月29日凌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现场遭遇首场强降雨。上午,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看望在唐家山堰塞湖抢险的俄罗斯米-26机组成员。抢险现场完成土石方挖掘7.05万立方米。

    5月30日,唐家山堰塞湖处于极高危险状态,蓄水量达1.61亿立方米。武警水电官兵冒雨施工,唐家山泄流槽开挖工作量超过三分之一。应急抢险工程进展顺利。

    5月31日,首批施工人员乘直升机撤离唐家山堰塞湖,唐家山堰塞湖下游19.7477万群众全部撤离。堰塞湖影响355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水位仍在上涨,两侧山体仍在滑坡,指挥部决定放弃爆破分洪方案,采取自然泄洪的方法分洪。截至当日22时,共完成土石方挖掘13.55万立方米,原高752米的堤坝削低到740米,使这一危险程度极高的堰塞湖理论满载库容量从3.2亿立方米降为2亿立方米,同时因减少了12米的落差,有效降低了对下游的冲击。

    6月1日凌晨,唐家山堰塞湖堤坝抢险工作全部结束。上午,绵阳市按全溃方案进行了撤离演练。12时,抢险官兵全部撤离。

    6月2日18时14分,最后一批唐家山堰塞湖坝顶抢险人员抵达绵阳机场。至此,一直工作在坝顶的620多名抢险官兵和工程技术人员除少量监测人员留守外,均已安全撤离。 边集整理

    名词解释

    堰塞湖

    堰塞湖又称“悬湖”,是地震后引起大规模山体滑坡,河水冲击泥土、山石造成堆积,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因为山体垮塌形成的堤坝土质松软,堰塞湖决堤的危险很大。如果再遇到下雨,堰塞湖面积会不断扩大,导致湖中蓄积的水压过大而溃决,将酿成极大的灾难。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