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4日
星期

潘基文:解决粮食危机需要“第二次绿色革命”

徐勇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4    [打印] [关闭]
    印度农学家1968年报告,某一特定高产水稻品种与传统品种相比,产量可提高至原先5至10倍。那年3月,“绿色革命”一词诞生,特指农业技术开发和推广以及配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促升粮食产量。从那年开始,“绿色革命”巩固效果,一段时期内既满足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所需,也避免了和平时期爆发大规模饥荒。那年至今,时光流逝40年,积累经验和教训。再次面临粮食危机之际,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3日召开全球粮食安全高级会议。

    对40年前得名的那场“绿色革命”,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称之为“第一次绿色革命”。之所以称之为“第一次绿色革命”,是因为潘基文冀望国际合作,开发新一代农耕技术,发起“第二次绿色革命”。

    在5月14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潘基文把“第二次绿色革命”界定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实现农业产量稳步提高,同时也实现农业耕作对环境影响最小化。

    他认定:“时下(全球)粮食危机初现之际,我们迄今凭借与‘第一次绿色革命’相关技术以及由此实现的农业生产改进,向持续增长中的人口提供食品,这方面所获成就的脆弱性已突出显现。”

    所谓“脆弱性”,表现为全球粮食市场上供应与需求之间出现缺口,粮食价格急剧攀升,一些国家呈现社会动荡,更多贫困民众陷入难以果腹境地。市场专家预测,粮价可能会高位震荡,随后趋稳,但短期内无法回落。先前那场“绿色革命”所援用的技术和手段,似乎不足以化解现有危机。

    对全球农业状况、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现状,潘基文的判断强化了联合国机构一些官员先前发表的言论:“继四分之一世纪相对忽视之后,农业正重新成为一个国际议题。悲哀之处在于,这带有(对忽视农业的)报复性质。”

    呼吁发起“第二次绿色革命”前两个星期,潘基文设立粮食问题特别工作组。在潘基文看来,联合国粮食问题特别工作组所承接的课题,短期而言是如何满足当前全球粮食需求,中期和长期而言则是如何为应对全球人口持续增长而进一步提高粮食产量。

    “第二次绿色革命”,是联合国机构的呼吁,也是不少农业研究人员和媒体从业人员的共识。发起“第二次绿色革命”与实现“第一次绿色革命”相比,面临更多课题,涉及环境和资源保护、同时也承受全球气候升温压力。

    40年前的“绿色革命”一说,是对先前20多年试图把发达国家农业技术应用和推广到发展中国家所获成就的概括和总结。

    1968年3月8日,美国国务院国际开发署署长威廉·S·高德向国际开发协会发表演讲,认定农业领域的进展堪称“标志”,预示一场“新兴革命”,影响不亚于距1968年已有一个半世纪的那场“工业革命”。

    高德解释说,他之所以把这场剧变称为“绿色革命”,原因在于它不同于俄罗斯1917年10月爆发改变社会制度的“红色革命”,也不同于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1963年6月为推行社会改革而发起的“白色革命”。

    促成“绿色革命”的要素,依照高德的判断,首先是高产种子、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等农用化学品,再就是灌溉和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业信贷和农业扶持政策。

    在“绿色革命”进程中,全球人口增长了大约40亿。假如没有这场革命,发展中国家极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峻的饥荒和营养不良状况。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