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5日
星期

来自热门职业的私人日记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05    [打印] [关闭]
    

    编前:如果不是亲身尝试,很多时候我们对某一行业、某一职业的认识,或许仅仅限于“大致知道”。至于日常具体事务、行业发展前景、入行途径、应该具备的素质、劳动强度、工作感受等等更详细的问题,绝大多数人就不会太了解了。

    为此,我们特意选择了一些年轻人比较向往的职业,邀请业内人士写了一组“职业说明书”,通过他们的现身说法,揭开这些热门职业的“神秘内幕”。

    大学教师:所有压力都来自认可和比较

    ■小岛

    曾经有个星座迷拉着我的手说,你们射手座,做不了天天待在办公室的工作。我立马点头:对啊对啊。

    后来,我成了一名大学教师。一开始,我对这个职业并不感冒。之所以接受它,大概还是那位星座巫婆的话在作祟:大学教师不用坐班,上完课就能回家。这是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能按下内心对自己是否适合这项工作的疑虑,耐着性子不辞职的最大诱惑。

    每天早晨睡到自然醒,一上MSN就能看到很多中国红在等我,哈哈,他们都是“可怜”的坐班族,在我穿着睡衣一头乱发坐在电脑前打哈欠的时候,他们已经经历了洗脸、穿衣、刷牙、赶车、吃早饭、等电梯等许多烦琐恼人的日程了。

    更重要的是,上课时间很机动,如果你是个厌恶早起的人,只需要请好心的教学秘书把你的课安排在下午就行了。

    然而,没有计划的人最好不要从事这样一个“没有人为你做计划”的工作。放松的工作时间和机动的教学安排,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放纵自己。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周课非常少,我的生活就是备课、上课、逛街、吃饭。悠闲地过了一年之后,望着同事发出的一长串论文,好比头顶飞过一群乌鸦。科研的压力对大学教师来说,就如同飘浮在空中的尘埃,每时每刻都存在着。

    论文成了人人头顶上的大石头,以前见面的时候,大家乐呵呵地:“吃了吗?”“刚吃了,你呢?”“快去吃吧!”到了学校岗位评定那一阵,人人都紧锁双眉:“发了吗?”“没呢!”“哎呀真是要命了!”

    除了科研压力,大学校园也是很讲资历的地方,论资排辈成了一种传统。好的项目都和职称级别挂钩,年轻教师总是被安抚着:慢慢来,还有机会,小年轻嘛!我的一位博士后同事就因为不满这种资历排位,辞职了,送别酒席上他喝醉了:“我学的是自动化,不是老中医,也要熬到胡子白了才有人找我把脉吗?”

    外界对大学教师的理解,要么是拿着高工资干轻松活,要么是“黑框眼镜手提包,低头走路埋头看书”。其实这都是误读。大学教师工资不高,每当同学提到“薪水”话题,我都会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速离开,不给自己添堵。工作也不轻松,各种各样的“教学大比武”,一轮轮的教学评估,学生的实践指导、毕业论文指导……人人羡慕的“寒假暑假”也因为各种各样的做不完的工作而不断萎缩。

    做了两年多大学教师,我渐渐喜欢上了这个职业,因为有很多自由时间,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安排好自己的一切。

    一名也是大学教师的同学总是抱怨自己的工资太低,付出和得到不成比例。在一个天气晴朗、空气湿润的星期一,她改变了这种想法。她回忆说,那天起床之后,特别想到后海走走,于是穿上衣服拿了本小书,坐车到了后海。在那里,她静静地享受属于自己的好天气,“望着周围忙忙碌碌的人,自己的心却很安静。我可以有一个不用工作的星期一,静静享受空气和阳光,谁可以这样呢?”

    这的确是一份更加适合热爱生活的人的工作,如果你情愿放慢脚步的话。正是这个原因,我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份职业。教师这份工作本身并不会给你太大的压力,所有的压力都是来自周围的一种认可和比较,哪位同事发了多少论文了,谁谁谁出第三本书了,这些周围的信息,会让你忍不住也加快自己的脚步,不要放任自己。

    和同事在一起,经常出去唱歌、吃饭、旅游,没有了工作压力的时候,可以在一起讨论人生、社会、艺术等很多话题,这时候你会觉得生活在这样的一群人中间,自己也变得美好了起来。

    记者:今天永远和昨天不同

    ■刀刀

    每天到不同的地方,见不同的人,经历不同的事情,再把所见所闻告予数以十万计的读者知晓。无论从成就感还是虚荣心来说,做记者都能让人得到不小的满足。

    正式做记者才一年多,已经攒了好大一堆登机牌。除了西藏和新疆,其他行政区大都已经到过。每次出差三四天,闲时像是公款旅游,忙时像是敢死队冲锋。名片也装了半抽屉,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反倒是那些没名片的人,比如乞丐、和尚、猎人、拓荒乡民、青年志愿者、抗日英雄、某些明星、艺术家和大富翁,还有些神秘人……他们往往要比那些热衷于和你交换名片的人有趣得多。

    印象最深的采访是去云南勐遮采访一支全部由和尚组成的足球队,两个和尚用非常蹩脚的普通话与我争论AC米兰和尤文图斯哪个更强一些,然后在中午一点准时进禅房念密宗的佛经。当我让寺庙的住持抓着足球坐在佛像面前拍照片时,看见阳光明晃晃地劈头撒下来,照得由全镇人捐钱筑造的大佛浑身金光灿烂。忽然觉得生活真是奇妙,昨晚我还在上海的大楼里通宵赶稿,今天却已经在2000公里以外的山头上成了这个大和尚的球迷。

    总体来说记者必须是个乐观的群体,因为要面对的坏事情实在很多。这是个适合年轻人干的职业,而且只适合年轻人。记者的工作确实是今天永远和昨天不同,但是当你长期经历这种每天都要寻根溯源,采写内容常换常新的日子之后,做记者会比其他工作更容易产生倦怠,因为其实他们也都是在周而复始。

    记者是个在时间上挺自由的职业,晚上熬夜早上赖床,没有打卡不用坐班,只要在截稿时间前把稿子发到编辑的信箱里,任务就算圆满完成。

    但这份工作绝非只是写篇稿子拍个镜头那么简单,寻找线索,了解背景,联系采访对象,设计问题,赶往现场,这都需要时间精力。常常是中午出事,晚上就要交稿,还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我的很多同事,都只是25岁上下的年龄,一多半都开始为长期的奔波劳顿还债了——腰椎间盘突出、胃病、颈椎病……刚辞职的同事换了份待遇没报社高的工作,他离开的理由是“每次老婆需要我在身边的时候,我都在几千公里以外的地方”。

    如果比较付出和收入,我的感觉是“一般值”。但是如果当你听到两个路人在谈论你写的报道时,感觉就变成了“非常值”。

    媒体是个开放度很高的行业,更多仰仗的是个人能力,而不是什么年纪辈分。所以与慢慢往上爬的人比起来,选择一次又一次跳到更高薪水更高平台上的人更多一些。

    做记者,行动力比文笔要重要得多,那是要从一次一次被拒之门外以后学到的,爬墙伪装撒谎窥探跟踪……这些在课本上能学到吗?成绩册上都是A又怎么样?那些勤于思考拙于行动的人是不会适应这个职业的。

    所以,所有想当记者的人,赶快找个地方从实习生做起吧。

    律师:风光背后是艰辛

    ■胡菊

    我所在的律师事务所是有固定上下班时间的,朝九晚五,但难得有准时下班的时候,挑灯夜战甚至通宵达旦也是常有的事。

    在律所,每天的工作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给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排忧解难,但真正做起来,需要处理的法律事务却相当繁杂。

    我们所采取的是专业分工和团队合作的方式,针对不同的领域,法律事务所成立了相应的部门,律师根据个人的特长和兴趣选择部门;一个案子通常由两个人负责,疑难复杂的案件也经常集体讨论,工作氛围很融洽。

    律师职业是很能锻炼人的一个职业,它要求从业者身兼数职。拿一个企业的律师来说,通常既是推销员,又是业务员,也是行政人员,还是管理人员。

    要想有案源,律师必须将自己推销出去,有了案源以后,又要勤勤恳恳作业务,同时还要处理好和当事人的关系,做好和法官的沟通工作。其中,个人的谈吐、修为、思想、知识在执业过程中会不断丰富提高,领导力、影响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会得到很好的磨炼与展示。经常有前辈律师开玩笑说,做律师太累了,什么都要做,不过做了律师以后,什么工作都难不倒我们了。

    在工作的过程中,律师也经常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为当事人说话是律师的天职,因为律师是通过对事实和法律的分析判断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因此能否找到有利于当事人请求的证据材料是至关重要的。

    举个例子,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对方当事人有可能否认自己的签字,做笔迹鉴定时,又说自己不会写字,写的时候每个字用上5分钟……面对这种情况,谁都会犯嘀咕。很多时候律师都要为核实某个关键证据(比如签名)辗转各地,确保当事人利益。

    社会上对律师的评价普遍比较高,认为律师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卫者,是个高收入、高社会地位、高知名度的职业。律师应该在法庭上滔滔雄辩,在生活中衣冠楚楚,待人严肃认真,脸上写着正义公平,心里一直运筹帷幄。

    其实律师并不是都过着风风光光的日子。现实中,许多律师都蹬着自行车去开庭,坐着公交车去办事,特别是刚开始执业的时候,生活是很清贫的。

    律师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在法庭上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技能和经验是需要在执业的过程中慢慢磨炼的,妄想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通过司法考试,经过实习期,拿到执业资格证,这些都只是执业的筹备与起步。要想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需要付出的艰辛不言而喻。

    审计:头几年大家都是螺丝钉

    ■刘琳

    印象中,最长的一次是连续工作了40多个小时。我在一个通宵之后的清晨,给好朋友发短信:山东下雪了,真漂亮,我干了一整夜的活,感觉有点儿累。

    这样的场景,一年中可能只会经历两三次。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赶上忙的时候,连续两三个星期加班到夜里十一二点都是很正常的事情,到一两点也就忍了。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事情。

    常有亲戚朋友问我,查账去有没有查到什么内幕啊,比如贪污腐败一类的问题?每次总要解释,我们不是查账,我们是审计,而审计的精髓,其实是数字游戏。一切都要fair(平衡),但不一定要true(真实)。

    具体来说,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处理表格和报表明细,数量巨大,也很琐碎,但这是非常必要的。作为一个最基层执行者,有时候甚至不知道整个项目是怎样的,而只是被告知,做好手头的ABC就OK了。

    公司可以容忍笨的人、懒的人、又笨又懒的人,但就是不能容忍特立独行的人。因此做这行一般不太容易有情绪上的起伏和波动。工作的头几年,大家都是螺丝钉,每道工序都有既定的程序,上个级别的人会手把手地教,之后让你自己来做。

    公司将所有的人分成了诸多级别,从低到高依次为:Staff Accountant(会计师)、Senior Accountant(高级会计师)、 Manager(经理)、Senior Manager(高级经理)、Partner(合伙人)。当然每一个大的级别里还都有诸多细分的小级别,等级森严,但可以按年头晋升。不过升到了一定级别之后,注册会计师的证书就成了一道屏障,要是拿不到就该有压力了。

    选择审计作为职业,就像选择投行、咨询一样,意味着除了吃饭睡觉之外80%的时间都被工作占据。以前听说有的senior(高级会计师)会在每天加班到凌晨两点之后固定地看一集肥皂剧。原来不太理解的,后来当我自己也变得如此忙碌之后,我才渐渐明白,令人发疯的不是高强度的工作本身,而是高度单调乏味的生活内容——生活已经完全被工作所填满,完全没有时间没有力气去实施什么计划。

    审计是计时工种,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精确到每一小时,甚至是每半小时。之后,每个周末,我们要将这周每一小时做的事情都默写出来,让经理去签字确认,这样人事部门才会给我们发工资。

    这个职业是典型的多劳多得,非常严谨的外企操作模式。如果勤奋肯干,应该可以拿到五位数的薪水。除此之外,审计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工作方法,掌握一种工作技能。当然,前提是要将自己投入到工作中去,不去计较因此而放弃的所谓理想。

    “四大”招聘的标准已经被坊间传成了没有标准。这不无道理。其实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觉,各种专业背景的人出来做这一行都会有不同的优势。学会计的不说了,上手肯定快;学理工科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分析能力强;学语言的,可以帮助翻译资料。总之,学什么都是可以派上用场。但是,学什么也都和这个工作本身没什么必然联系。审计有相对独立的方法和程序,是和会计不同的学科,好像还没听说谁专业学的是审计。

    我毕业于一所除了清华、北大之外基本上可以认为是最好的大学,没有学过会计。由于是金融专业,所以顺理成章地拿到了笔试通知,然后是两轮面试。第二轮面试时,老板和我聊了十分钟之后对我说,两周以后你可以来拿offer了。所以,知名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可以说是进入“四大”的敲门砖。但是,这并不是必然,有的时候,靠的还是点儿运气。当然,外企嘛,还是会看看你大学成绩的,不要太烂了。

    人力资源管理:做公司的黏合剂

    ■蓝巢

    一个单位要正常运转,人、财、物是核心,其中,对人的管理可以说是核心中的核心。而运作这个资源的HR(人力资源管理),则时时会感觉到很大的挑战性和成就感。

    HR的基本业务分为招聘、录用、培训、考核、薪酬福利等模块,每一项都要对应到企业的每一个员工,繁琐是难免的。要是单位规模大的话就更是如此。

    我所在的企业大约有7000人,就拿薪酬福利模块来说,每个月都要用一天时间处理考勤信息,一天时间核对参保新增减人信息,一天时间处理保险代扣费用的核算及保险付款工作。集中做员工工资大概需要一周时间,另外还需要三天来核算复查,与各下属部门单位沟通,防止错发漏发,确保准确及时将工资打入员工工资卡。

    除此之外的日常工作就是做员工收入分析、人工成本分析、市场调查等等。但上班时间做这些工作的效率通常不会太高,因为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电话打断——查询工资的、工资卡丢了的、开收入证明的、辞职了要结算工资的等等,还有一些外面打来的推销各种培训的电话。多的时候,这样的电话一天能接十几个,思路经常被打断。所以,一般我都会在白天做一些事务性的工作,晚上有了整块儿的时间,再加班写点儿分析材料。

    管人是一门很高深的艺术,也是人力资源部门工作的核心。可以说,人力资源部在一个单位里并不是核心的业务部门,但HR却起到了黏合剂的作用。

    记得不久前,有年轻员工常常给我们发短信投诉班长(直接领导)的粗暴式管理,还引发了员工大规模辞职。这对我们HR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经过分析,发现问题出在两代人的观念差异上——基层领导都是一些老员工,他们不怎么了解新生代员工的心理,还用原来师徒等级观念来管理新员工,只懂训斥,不会表扬。

    观念存在差异,改变很难,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两头往中间靠拢。因此我们一边给新员工入职培训时,要求他们理解基层领导,可能方法不对,但实际上是对他们好;一方面组织基层领导进行管理能力培训,告知其怎么和新生代员工相处,比如关注,给予一定自主空间等等。

    HR该怎么站位,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是站在老板一方,还是站在员工一方。如果站在老板一边,往往会被员工说成“干人事的不做人事”;站在员工一方,则经常会被老板要求卷铺盖走人。

    一个朋友,他们在外地工作的员工集体申请交通补贴。老板认为工资本身给的比同类企业高,已经包含了交通成本,就不另发补贴了。这个朋友选择了站在员工一方,与老板大谈发放交通费的好处,可老板此时正为经营问题挠头呢,一听又要增加支出,立马对他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后来搞得他不得不另谋他处了。

    每个刚开始在企业做HR的人都多多少少会有些心理落差。在学校学到了各种先进理论,可到了企业才发现,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事务性工作:拟个招聘启事,联系招聘渠道,筛选简历,组织面试、体检,签个合同,岗前培训,收集统计绩效考核表格,算算工资,与员工沟通,办理辞职手续,去社保办理保险增加、减少手续,还定期跑各相关劳动部门……如果做得不专业的话,就和一个打杂的差不多。

    想避免这样的尴尬,HR在工作时就必须和业务部门站在一个角度考虑问题,协助他们开展工作,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最重要的是,要从数据上显示出对他们的帮助大小,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而不至于被当成后勤人员、服务员。

    投资分析师:人生梦想变成睡个8小时的觉

    ■徐文婧

    我所在的美国公司拥有100多年的历史,全球数十万员工。大部分人不一定在这里一辈子,却通过这份工作得到了终生受用的能力和职业价值观。

    我本科学的是国际贸易专业,大四那年的4月,通过电话和现场面试后,我开始在公司实习。我被分派到专项推广计划项目组,工作内容琐碎乏味,每天要打电话给三四百名客户收集意见,整理数百封调查表,并用根本不在行的excel做数据分析。

    正式入职后,我通过短期培训,留在原部门负责项目评估,一年后接触公司核心金融产品研发。那时候公司招聘标准极其苛刻,以至于干活的人手不够,因此工作量即便是在业内也叹为观止——天天几乎都在加班中度过,很少有周末和节假日,我不得不放弃大量的私人生活来应对公事。

    晚上睡觉前,我总是要设定好3个闹钟,放在卧室不同的地方,就是强制自己第二天早晨能爬起来去上班。每当听到铃声大作,我都有种万念俱灰的悲哀,恨不得一头撞向天花板。

    记忆里最严峻的挑战是上班后不久的一次。我们接到通知,负责南方一家商业银行的收购。由于涉及资金数额庞大,上级非常重视,分别从新加坡、香港和台湾抽调各个分部的人组成临时小组,来上海辅助完成。又赶上被收购方不太配合,提供的资料相当不完整,工作难度增加,大家心理压力很大,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中午则在办公室里一边工作一边填肚子。

    到项目中期,一些同事接连病倒。普通的发烧咳嗽一般没人请假,不是老板不准,而是谁心里都明白,如果自己休息,其他人就会因此分担到更多的工作,受更大的罪。

    随着加班时间越推越晚,我整天异常疲倦,人生梦想早已变成睡一个8小时的觉,哪怕一次就行。咖啡的作用逐渐减弱,挺不住的时候,我就去开窗吹吹风。有一天我实在熬不住了,只好让妈妈每隔一小时打个电话过来,让我听到铃声脑子震一下。

    最后,我们那个收购项目取得了成功,并且给公司节约了近2亿元人民币。报告合约顺利签订的电话打来后,办公室内欢呼声一片,主管技术的副总却落下泪来。

    这个行业的选拔标准异常苛刻,HR不但要看员工的实际能力,而且非常在意学校背景、学历和在校成绩。第一轮筛选简历过后,五六千名应聘者中所有硬件不符合的人都将被滤掉,根据职位不同,一般只有数十人能够进入面试阶段。

    因为总有做不完的工作,这个行业的人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好相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只要态度谦虚,肯问肯学,大家都很乐意提供帮助。做这行的人智商普遍偏高,你选择何种方式对待同事,自然也会得到相同的回应。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