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感地带的无悔青春
甘肃东部和南部紧邻四川,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使得甘肃5个市州受灾,其中陇南地区受灾最为严重,电网损毁严重。
一时间,告急信息如潮水般全线涌来。灾情就是命令,灾情就是责任。接到命令,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各路抢修大军,挟甘肃电力“铁军”风采,冒着生命危险,急速向陇南重灾区挺进。
甘肃电力抗震救灾电网抢修青年突击队的旗帜,第一时间高高飘扬在地震灾区的上空,肩负着责任和使命的青年突击队员,在余震不断的“震感地带”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青春之歌。
集结
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抗震救灾“集结号”在甘肃省电力公司系统吹响。2000余人日夜兼程,开始从全省四面八方陆续向地震受损最严重的陇南市迅速集结。
5月13日,在因受灾停运的陇南地区枢纽变电站——成县330千伏变电站,久久回荡着青年突击队员的嘹亮誓言,甘肃电力公司抗震救灾电网抢修战斗中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庄严地接过了承载着责任和使命的鲜红队旗。
这支青年突击队来自兰州超高压公司,突击队队长关宇是个准新郎,婚礼定在6月初举行,出发前正忙于婚礼筹备。接到抢修命令后,关宇义无反顾,随队出征。他说:“与抗震救灾比起来,个人这点事根本不算什么,我要圆满完成此次抢修任务,让灾区人民早日用上电,让他们欢乐的笑容成为我新婚的祝福。”
在这场战斗中,甘肃电力系统先后组建34支青年突击队,260余名团员、94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奋战在抗震救灾电网抢修一线。
穿越生死空间
陇南文县碧口镇,毗邻四川省青川、广元,大地震中,遭受重创,满目苍夷。
危急关头,青年突击队冒着滚石袭顶、房屋坍塌的危险,忘我地投入紧张的电网抢修。
任飞,28岁,碧口供电所所长。5月12日中午,在距碧口40公里的玉垒镇检修完线路返回途中,遭遇地震,巨大的石块从沿途两边的悬崖峭壁上被震落乱飞。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他们机敏的把检修车辆安置在安全地带,徒步行走30公里返回所里。
突击队中的郑荣理师傅,是10千伏112李子坝分支线路维护员。地震灾情发生时,巡线回来的他正在家中休息,短短数秒,地震把他家的6间瓦房全部摧毁。
侥幸脱险的郑荣理从残垣断壁中翻出妻子还未来得及洗刷的工作服,拣出脚扣、安全带和常用工器具就往门外冲,妻子怕他有闪失,死死抱住他将要迈出已倒塌院墙的右腿。
“现在到处倒杆断线,我管的线路上有200多户村民,我不去能行吗?这就是我的工作啊。”说完,郑师傅用力掰开妻子的双手冲出家门,赶赴现场。
112李子坝线路是碧口分公司管辖难度最大的一条10千伏线路,期间有20公里是无人区。
从12日下午15点开始,郑荣理只身一人徒步行走在乱石翻飞的山峦沟壑间,顺着线路一基一基地巡视、查看。渴了,喝几捧山泉;饿了,啃几口从家里抢出来的干馒头;累了,靠着无人区的大树睡会儿。就这样,他翻越了3座高度落差达1000米以上的山峰,趟过32条山涧小河,连续行走、工作3个昼夜,徒步往返100余公里,终于将112李子坝线路受损情况全部摸清。
根据他掌握的第一手资料,青年突击队立即研究制定抢修方案,争分夺秒抢修电网,为灾区的救灾和重建争取时间。
为了灾区群众,拼了
“一二、一二”响亮的号子声回荡在山谷中,50余名突击队员正在文县临江镇、舍树镇的大山上,全力抢修10千伏临舍线。
这支突击队是天水供电公司派出的第五支抢险队,大多数突击队员是主动请战来的,他们于5月18日连夜赶赴文县,高昂的士气始终洋溢在队伍中间。
5月12日地震后,这里就断了电,山体不时出现滑坡,当地村民大多撤离了。
“我这些年,参与施工的线路少说也有上千公里了,从没见过这么恶劣的施工环境”,突击队负责人史文峰说。在现场,已经倒塌的10千伏临舍112线路50号杆位于半山腰上,坡度约60度,坡长至少20米,抢修队员只能在一块约10平方米的平地上架杆,这里距山体下一级平地约15米落差,坡度近80度,施工难度极大,一旦有余震发生,将处在非常危险的境地。
“为了灾区群众,拼了!”
抢险队于20日早上8时进入现场,准备工具,交代工作,他们每个人的眼中都露出摩拳擦掌,大干一场,求战必胜的信心。
“一二、加油”,震耳欲聋的号子声响彻山谷。在崎岖陡峭的山坡上,突击队员们用石头垫,用木棒撬,想尽一切办法,终于在10时10分,把一根10米长、200多公斤的抱杆立了起来。
等到突击队员们从现场撤下来时,他们已经是8个小时水米未进。当地村民们看着筋疲力尽的抢修队员,纷纷端来一摞摞瓷碗,为这些最可爱的人盛上酽酽的茶水。
5月20日16时,甘肃陇南灾区1242个行政村全部恢复供电,这标志着甘肃电网抗震救灾恢复供电工作取得决定性胜利。
甘肃电力青年突击队再次用行动这无声的语言,阐释了责任和奉献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