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2日
星期

一幕幕回忆催人泪下

——抗震救灾英模事迹首场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程刚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12    [打印] [关闭]

    再次见到北川中学校长刘亚春,已是24天后,他身着西装,刚刚理过发,显得精神了不少;24天前的他,却是胡子拉碴,一脸疲惫。

    6月11日,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刘校长讲述了那场毁灭性的大灾难中,学校老师是如何帮助一个又一个学生逃生,学生是如何顽强自救。宽大的电视屏幕上,无声地播放着一个个画面:倒塌的北川中学废墟、紧张的救援……能容纳3000多人的会场一片肃静,听众席里不时传来压抑的哭泣声。

    一个月来,人们无数次地被惨烈的灾难和艰难的救援所打动。这天,他们眼里含着泪水,再一次被报告团成员的讲述所震撼。

    5月12日,刘亚春的爱人和不到15岁的儿子都在地震中遇难。“刘校长的儿子就在我们学校读书,但他一直跟我们在一起,从没离开过。”一位同学当着记者的面,失声痛哭。

    今天,刘亚春告诉所有的听众,灾难发生后,北川中学的老师“没有一个人先去抢救自己的亲人”。

    ——灾难来临时,张家春老师正带领初二一班做物理实验。“同学们,快跑,地震了!”张老师位于逃生的有利位置,但他却迅速退到讲台后面,组织学生撤离。

    一个又一个的学生从他的双臂下穿过,四十多个孩子就这样摆脱了死神。当张老师使出最后的力气,将一个男孩“踹”出去时,无情的水泥板砸了下来……

    这位年仅29岁的羌族汉子,用生命讲完了他的最后一课!

    ——推出去30多名学生后,李佳萍老师与6名学生一起被埋入了黑暗世界。李老师腰部以下被一根横梁砸中,半个头埋在了水泥块里,流着血……孩子们惊慌失措,哭喊声一片。李老师就跟孩子们聊天,有的学生睡着了,李老师强撑着一次次把他们叫醒,鼓舞他们求生的意志。

    在废墟中坚持了30多个小时,李老师的声音越来越弱。感到自己快不行了,她用那只能够活动的右手,摘下左手上戴了20多年的结婚戒指,交给离她最近的学生,告诉她:“你们一定要坚持!如果你能活着出去,请把它交给我爱人,告诉我女儿和爱人,我很想他们,很爱他们!”

    最后,5个学生获救,李佳萍老师和一个可爱的学生却永远离开了……

    ——惊心动魄的抢救行动中,张定文老师顾不上废墟中的妻子,连续苦战了4天4夜。

    ——刘宁老师成功救出了59名学生,却眼睁睁看着女儿失去生命。

    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刘亚春说,他为同事们的勇敢无私感到骄傲,为孩子们的勇敢坚强感到欣慰。

    中国矿业大学采矿系大二学生杜红阳来自灾区四川广元。今天她和同学一起来到人民大会堂听报告。杜红阳红着眼圈告诉记者,最让她和同学感动的是,灾难突然降临时,包括刘亚春校长在内,很多人不约而同地作出了先救孩子的选择。

    今天上午的人民大会堂,真诚的掌声一次次响起,泪水毫无顾忌地流下。

    人们无法忘记,暴雨如注,成都市公安消防支队的老兵肖和,找来棉被,搭起小帐篷,他怕雨水呛着还埋在废墟下的孩子;

    人们无法忘记,武警成都某师600名官兵,31小时生死挺进震中汶川,将与外界隔绝33个小时的汶川灾情,第一时间传到北京,传到了中南海;

    人们无法忘记,该师参谋长王毅给自己和士兵们下达的死命令:“就是爬,也要爬到汶川!就是倒下,头也要朝着汶川的方向!”

    人们无法忘记,英勇的成都军区陆航团,不计生死,为灾区人民架起空中生命通道;医疗卫生人员在随时可能倒塌的废墟中为被困者手术,医患亲如一家;记者们第一时间赶赴灾区,发回的一篇篇感人报道……

    “我希望,在这场灾难中,逝者能够安息,含笑天堂。生者更加坚强,善待生命。”报告会后,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一位听众对记者说。

    本报北京6月11日电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