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13日
星期

17人处理20亿善款考验了谁

舒圣祥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2008-06-13    [打印] [关闭]
    一方面是四川省红十字会的年轻:只有17名工作人员,没有专职运输司机;没有应对大型灾难的经历,如何处理大量重复的定向捐款都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另一方面是汇向四川省红十字会钱款物资的沉重:10多万张银行单据;2万多邮局汇款单;每天要寄出几千封回执;每天上千吨的救灾物资要处理——只有17人的慈善组织要处理近20亿元善款,难怪四川省红十字会秘书长吴琼英说:这真有点让他们招架不住。(据《新京报》)

    事实上,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17人处理20亿善款”的考验,绝非只有四川省红十字会在独自面对。相反,在全国各地的红十字会、慈善总会机构,无不经受着程度不等的严重考验。如果不是得到了全国数十万上百万志愿者的积极帮助,第一阶段接收善款和物资的工作,足以使力量不足、经验不成熟的官办慈善机构陷入瘫痪。然而,地震对慈善机构的考验还远未结束,接下来的善款拨付工作,必将更加吸引全国人民热切关注的眼球。

    联想到此前网上爆出的“万元帐篷”、“药品回扣”事件,虽然均已被当事慈善机构斥为谣言,但在“17人担纲20亿善款之重”的现实之下,公众对善款使用的高度担忧显然并不多余。当全国人民勃发的慈善爱心已经成为慈善机构事实上的“捐款堰塞湖”,那么在“安全泄洪”尚且力有不逮之时,每一份爱心是否都能按照原初的意愿,秩序井然、高效无损地奔流到每一个最有需要的所在?

    中国慈善组织平日所能募集资金之少,常为国内有识之士所唏嘘不已。可一旦爱心奔涌而来,慈善组织又大呼招架不住,这实在很矛盾。里面的问题,显然不只限于这个17人组织的公信力;而寄望于现有慈善组织的成熟来解决所有矛盾,恐怕也是不切实际的。换句话说,全国现有近200家慈善机构即使公信力再高,也不足以勃兴非灾时期萎靡的慈善业。同样,这些慈善机构即使再成熟,亦不足以在大灾时期扮演非常成功的爱心使者。

    这个意义上,“17人处理20亿善款”所考验的,与其说是慈善机构的公信力和成熟度,不如说是整个的官办慈善现实和制度。因为在官办慈善制度下,特别是在税法条款的约束下,人们付出爱心的途径几乎是没有选择的。因为没有选择,慈善意愿不能增强,慈善业不能勃兴。因为没有选择,爱心也成“堰塞湖”,既让慈善机构招架不住,也让爱心质量顿生不测之忧。

    在国际上,慈善业的最大特点就是民间性和职业化。而在中国,慈善组织都有政府机构或官方机构作为其主管部门,官办色彩浓厚。更诧异的是,在官办的大牌子下,仅有17个人就撑起了整个台面,所谓公信力就是17个人道德良知的总和。凌空虚蹈地要求或保证“善款善用”是异常简单的,问题在于我们必须面对“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现实——显然,“17人处理20亿善款”与“善款善用”的标准存有相当大的距离,不容我们忽视乃至无视。

    

打印】 【关闭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联系方式:中青在线信息授权部 电话:010--64098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