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获灾区民众高满意度评价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今天联合发布了“5·12地震灾区居民生活监测”报告。这是汶川大地震以来,首份针对地震灾区居民生活需求和心理需求做的大规模调查的结果。
据介绍,调查项目组于5月30日至6月3日在成都、绵阳、都江堰、彭州、安县和绵竹6个地区,针对889名受灾居民进行了面对面的问卷访问。调查对象包括220名10至17岁的未成年人和669名18岁以上(含18岁)的成年人。
调查结果显示,灾区居民对政府和社会各界合力进行的生命救援行动给予肯定。对于灾后重建,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援,灾区居民已做好了“生产自救”的准备。
参与调查的专家同时提醒,对于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居民普遍存在过度乐观的倾向,需要引导灾区居民形成理性预期。
各界在救援中的表现得到灾区群众肯定
调查结果显示,政府和社会各界在生命救援“抢时战”中的表现,得到灾区居民肯定。
参与本次调查的669名18岁以上成年受灾居民中,有70.6%受访者表示,在地震发生之后的48小时内,当地政府就组织实施了有效的救援行动;67.4%受访者表示,在地震发生之后的48小时内,专业救援力量已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
即便是在地震灾害中痛失亲人的灾区居民,对于当地政府组织救援行动的及时性,同样给予客观评价。此次访问中,有171名受访者有亲人遇难,有的失去多名亲人。
在这部分受访者中,64.4%的人表示,当地政府在48小时内就组织了有效救援行动,63.7%的人表示48小时内专业救援力量就已到达现场实施有效救援。
这份调查援引数据对比显示,此次汶川大地震的救援效率,要高于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后的救援效率。
中央政府获得高满意度评价
当被问到对于各级政府和其他组织或个体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是否满意时,灾区居民普遍给予较高评价。在总分为4分的评定标准中(4分表示非常满意,1分表示一点都不满意),中央政府获得了3.86分的高满意度评价,民间志愿者、国际救援队、其他兄弟省份、邻里乡亲等,所获得的满意度均在3.5分以上。本省地方政府及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分别为3.15分和2.95分。
与此相对应,经历此次震灾后,受访者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进一步加强,对地方政府的信任程度不及中央政府,特别是那些在震灾中痛失亲人的人。在评定结果中,中央政府获得了3.92分的信任度评价,地方政府获得了3.11分。
研究人员认为,地方政府和基层组织的应急反应系统不完善甚至不存在,难以应对这样惨烈的自然灾害;地方政府和当地基层组织也是地震灾害的受害者,必然会对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援活动的展开造成客观影响。
83.4%受访者表示,将会通过生产自救解决生活困难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政府支持、自我救助、社会捐助以及亲朋邻里互助,是当前灾区居民解决生活困难的主要途径。
本次调查中,当问及“在将来将会主要依赖哪些渠道解决生活困难”时,83.4%的受访者表示,将会通过生产自救来解决。调查数据同时显示,在今后的长期生活中,灾区居民对于中央政府和社会救助的预期依赖程度将会有所下降,分别从54.9%下降至37.5%,从19.4%下降至3.1%。而对于地方支持的预期依赖程度则与当前水平基本相当。
上述数据表明,尽管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援助、社会各界的踊跃捐款和海内外各种形式的援助,但灾区居民对于自身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应担负的责任,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和预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灾区居民对于灾后生活有着很高的信心。其中3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55.3%的受访者表示比较有信心。
本报北京6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