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地震博物馆将享受最高文物保护级别
6月5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透露,针对建立四川“5·12”地震遗址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已牵头组织四川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召开两次专题方案论证座谈会,以便将具体意见和建议尽快纳入四川省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地震遗址博物馆将给予最高的文物保护级别。”
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和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陶东风,是较早提出“建立地震博物馆”的一批文化学者中的两位。冯骥才说,地震遗址博物馆首先是要见证这一灾害的巨大破坏力,见证这一悲剧的事实,无论在地震学、地质学、建筑学还是科学抗震救灾方面,都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它将见证当代中国人面对这一特大灾难表现出的特有气质与崇高境界。它将坚实而鲜明地记忆着中国人勇敢、坚韧、博爱、团结和神圣的生命情感。这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伟大的精神创造。博物馆能将其珍藏,使其发扬。”
陶东风同样认为,不管是自然灾害还是历史灾难,在过去之后都应建立相应的纪念馆,以便人们进行反思,悼念死者,激励生者,安慰前人,警示后人。陶东风清楚地记得,2003年他在华盛顿参观越南战争纪念墙的时候,看到墙上刻着5万死亡战士的名字,有些还有简介和照片。“我感到很震撼,这些直观出现在你面前的名字和图片,与5万人这个抽象的数字给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这是生命,不是数字。”
针对各界关注的“将来的地震遗址博物馆会否变成旅游场所”话题,单霁翔强调,地震遗址博物馆不是旅游场所,它是保持历史纪录的文物,也是供人们寄托哀思的一处纪念地,该博物馆除保护好北川县城地震灾害遗址外,还可能包括汶川、都江堰等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震后场所,以构建一个科学、完整的地震遗址系列。地震遗址博物馆将在尊重当地文化、历史传统基础上,纳入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建成后,一方面要发挥地震科研、宣传教育作用,一方面也要为今后防灾减灾、建筑抗震设计等提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
单霁翔同时坦称,地震遗址保护在我国是个新课题。“相对于土遗址、砖石结构和木结构房屋遗址而言,以钢筋混凝土废墟为主体的现当代建筑保护难度非常大,因钢铁易锈蚀,会造成这些遗址建筑寿命缩短。地震遗址的救灾保护,要像考古工作一样,一点一点地清理,国家文物局将给予地震博物馆最高的文物保护级别。”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张廷皓还建议,意大利的著名世界遗产——庞贝古城,就是因火山爆发而保留下来的完整城镇,因“5·12”大地震而永久定格的北川旧县城也具备这样的条件和资质,我们可以将其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