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冲在最前面
率队向映秀挺进
地震发生后,第三军医大学迅速启动平转战机制,5月12日当晚,就派出了第一批医疗队驰援四川。
“作为校长,关键时刻我应该冲在最前面!”王登高在学校党委会上主动请缨。13日12时,王登高背起行囊,率领医疗队直扑震中汶川。
通往汶川映秀镇的道路严重损毁。王登高果断决定,将价值50多万元的药品、器材化整为零。医疗队员每人背着30多公斤重的急救药品和干粮,怀抱手术器械,向映秀挺进。
医疗队乘冲锋舟沿岷江逆水行进约1小时后上岸,出现在眼前这条前往映秀镇的路,状况之差超出了王登高的想象。这段路一边是悬崖,一边是湍急的岷江,头上不断有巨石滚落。
“跟我上!”没有丝毫迟疑,王登高带着队伍就往里突。走着走着路断了,他们就在塌方的泥石流上行走。身边飞石不断坠下,脚下岷江奔腾,一路上险象环生。
14日下午2时30分,满身泥泞的医疗救援先遣队终于抵达映秀镇。正在现场组织救灾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委书记侍俊紧紧抱住王校长,激动地说:“我代表老百姓向你们致敬!受伤的群众有救了!”
组织初步救治处理
废墟、遗体、伤员……医疗队员们被映秀镇的惨状惊呆了!漩口中学外的坝子上,600多名受伤的群众,有的躺在门板上,有的蜷缩在破旧的棉絮中,有的直接睡在地上,到处是痛苦的呻吟声。
王登高心如刀绞,他眼含热泪,嘶哑着嗓子喊道:乡亲们,虽然天灾无情,但党和政府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我们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治你们!
随后,他迅速把医护人员分为检伤组、轻伤组、重伤组、护送组、手术组,依序对颅脑外伤、腰椎断裂等重伤群众进行初步救治处理。
经过3个多小时紧张有序的救治,全部伤员得到妥善处理,为后送治疗赢得了黄金时间。
当晚6时,映秀小学发现还有生命迹象。王登高和救援人员发现了被压在楼板夹缝中的四年级2班学生张春梅。
王登高冒着余震危险,钻进夹缝中,用矿泉水瓶盖将葡萄糖水喂到孩子口中。次日上午10时30分,小春梅被成功救出,用直升机送到成都救治。
扑杀疫情于萌芽状态
5月28日,在映秀镇刚完成医疗救治任务的王登高立即带队转战理县,进行卫生防疫。
王登高担任理县救灾副总指挥兼卫生防疫总指挥。他像开足马力的机器,每天只休息不到4个小时。
抵达当晚,理县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上,王登高建议打破各单位的界限壁垒,整合全县防疫力量,把部署在县城内的军地防疫力量以成立专业组(如:饮食、环保)等的形式开展工作,而各乡镇基本保持现有卫生防疫力量的部署和运行模式。他的倡议得到了充分肯定,并在四川灾区示范推广。
第二天一大早,王登高就开始检查防疫用药的品种、数量、浓度、密度,并把消杀灭次数从3~4次降到1~2次,进行科学防疫,既斩断了疾病传播链,又避免了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
由于组织科学有序,联合卫生防疫工作全面铺开,疫情苗头被扑杀在萌芽状态……
截至目前,第三军医大学已派出7支医疗队、1支心理救援队、14支卫生防疫队,共计410名医务工作者,忙碌在余震不断、险情频发的震区。
据统计,他们已救治伤员19335人,收治3786人,先后有130多个医疗小分队,进入与外界失去联系的70多个村寨,救治群众3000人。
本报重庆6月1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