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网上声音 进入活动论坛
没有保障的房地产市场就是“吃人”的市场
----- 再读《狂人日记》
任江涛  06-19

  摘 录:

  打开网络或者报纸,不管是新闻网还是房产网,不管是证券报还是财经报,都写着“房价”2个字;而不管是专家还是市长,不管是买房的还是卖房的也都在说着“房价”2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土地打得口号非常高雅“废除非洲的奴隶制”,然后用漂亮的玻璃球或者钟表,从土著居民手中低价换取土地,当手捧玻璃球的非洲人满心欢喜的时候,或许不知道失去土地的他们将被贩卖到北美或者欧洲成为黑奴。这和目前打着平抑房价的口号把土地和税收等公共资源统筹给开发商或高收入者,老百姓“逼上梁山”成为房奴是何许相似。更为可怕的是房地产市场全体“卖拐”的结局可能是我们回头说声“谢谢啊”,真得要谢,谢谢这个没有保障,只有“吃人”的房地产市场。

  正文: 房地产市场怎么吃人,就看看古今中外几千年房屋土地发展史吧

  1) 从中国历史来看: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历史发展史:就是一部封建地主阶级依靠土地和房产“吃人”的历史。普通百姓购买房产和土地是天方夜谭,看看<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或许您会知道贾珍“这年头日子不好过”的含义,高收入者拥有再大的房子和在多的土地都不会嫌多得。

  在民国和租界时期:上世纪30年代的远东大都市上海,地产大王沙逊1人就拥有租界近三分之一的高档房屋。徐汇或虹桥的花园洋房大都是四大家族和官僚士绅阶级享受的地方。至于老百姓只能是“七十二家房客”,不管是“德先生”还是“赛先生”还是不能改变老百姓依附于房屋土地,没有社会保障的土地和房屋市场从来就是是少数人的市场,每天都上演“吃人”的游戏。

  所以国父孙中山的新民主主义运动要高举均分地权的旗号,毛主席的土地改革更是赢得民心的关键。因为他们知道不打破“吃人”的土地制度,就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2) 从国外发展历史来看

  欧洲:不管是中世纪的奴隶制还是资产阶级初期英国的圈地运动,又或者是普希金在沙俄时期租的小房子,缺乏社会保障的结果就是土地房子“吃人,再吃人”。

  美洲 :不管是美国黑奴解放运动还是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兴许革命的历史就是普通民众希望改变土地吃人的“历史”。

  非洲:欧洲殖民者瓜分非洲土地打得口号非常高雅“废除非洲的奴隶制”,然后用漂亮的玻璃球或者钟表,从土著居民手中低价换取土地,当手捧玻璃球的非洲人满心欢喜的时候,或许不知道失去土地的他们将被贩卖到北美或者欧洲成为黑奴。这些和目前打着平抑房价的口号把土地和税收等公共资源统筹给开发商或高收入者,老百姓“逼上梁山”成为房奴是何许相似。更为可怕的是房地产市场全体 “卖拐”的结局可能是我们回头说声“谢谢啊”,真得要谢,谢谢这个没有保障,只有“吃人”的房地产市场。

  3) 从国外及港台调控经验来看

  为了不让这个市场“吃人”,我们看到世界上最富得国家之一的日本建立了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的新加坡80%以上的居民入住组屋,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多的香港也建立了大批的廉租屋,在相对地多的美国和欧洲也建立了完善的养老、住房、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在比我们发展慢的俄罗斯莫斯科也能入住公共房屋,比较奇怪的是他们不讨厌高房价,甚至台湾的马英九当选反而房价升了。

  从国外及香港地区调控经验来看,尤其是国情比较接近的东亚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来看,在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调控,没有哪个政府把抑制商品房市场房价作为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的主要手段。因为他们知道市场好了,政府就有钱搞保障了,有房子的财产也可以升值了,在这里房价不“吃人”,他们“吃房价”。

  1)成熟的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是 :

  高收入阶层购买商品房------中低收入阶层购买具有保障性质的公共住房(一般分多个层级)----低收入者廉租房 :而在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商品房市场发展带来的土地及税收用以支持保障住房的建设,而高收入阶层购买商品房,通过税收及土地收益也实现了高收入家庭向低收入家庭的转移支付。

  2)而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恶性循环是:

  市场结构单一,80%以上的城镇居民购买商品房,而大量财富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由于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加,老虎和羊在一个单一有限市场争食的必然结果是羊最后被吃掉,中低收入者积累的少量财富也最终被套在房子上,“小康”变 “房奴”。而在调控中合法经营的开发商和购买豪宅的高收入者也战战兢兢,人人喊打。极少数人享受住房保障非但没有起到住房保障的作用,反而造成新的分配不公。政府打压房价,低价出让土地及高档住宅造成税收严重流失,公共资源变相统筹给了开发商和高收入家庭。

  用比较通俗的话说,国外成熟经验是让商品房市场成了一个可以下蛋的母鸡,是增加政府投入住房保障和基础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而我们某些领导要求的是直接“杀鸡取卵”。

  或许您会问:在房地产发展的早期,工薪阶层可以购买房产,房价不会“吃人”。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收入的增加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反而没有能力购买房子了呢?是市场不正常吗?

  其实这个现象也是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正常体现,很多行业业都存在这个问题,1988年中国的脑力工作者的平均月工资为127元,而当时只要你下海,随便摆个地滩也能成万元户。当时港台人士带个几十万投资就是大老板,受领导接见,而现在带个几百万在上海只能摆地摊。做生意的难度越来越大,竞争门槛越来越高。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和机会越来越向领先者汇聚,‘大鱼吃小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房地产市场的”吃人”现象符合这一内在规律.

  买不起房也不是房产市场的不正常,除市场竞争因素外,还是中国现有经济发展结构及财税分配体制的不正常。与九十年代末相比,上海人均收入增长不超过2倍,大学生的毕业起薪从1300元增至约2500元每月,而企业高管的年薪从九十年代末的10万高薪和50万天价,到现在动辄数百万,多则上千万,打工皇帝唐俊转会费高达10亿。

  福布斯排行榜6年间,首富资产从80亿到1300亿。而在浙江的宁波、温州、义乌、绍兴,江苏的苏锡常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千万亿万富翁更是数不胜数。而城市化的发展,财富的聚居,在现有投资渠道较少的环境下,必然会有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根据相关报道,上海高档楼盘购房中外来人口超过50%,而在豪宅市场则超过80%(不包括与外来人口如港台江浙人士组成家庭的上海人)。北京来说外地人来京购房的数量占总量的35%,考虑经济适用房、配套房等因素,这一比例还将更高,在北京三元桥等地区,外籍人士购房超过60%。 也就是说在北京上海等高档住房市场是以外来或本地高收入人群为主的。而这些人的收入不管从购买力来说,还是增长速度来说都足以支撑现有的市场。而这些人的进入必然导致市场竞争的加剧,中低收入阶层退出商品房市场。

  或许您每天还会问?房价贵吗?会拐吗?

  不贵!对于高收入者来说,3万5万不贵,还有打压房价呢,君不见早在3年前,价值3万的金外滩花园3千人外滩排队,何许壮观!君不见10万,15万的翠湖天地,华府天地只能悄悄的卖!

  房价贵吗?贵!对于中低收入者来说,5千好贵!

  房价会拐吗?会拐!打压房价没钱搞保障的结果就是“卖拐”,本来要买3万5万房子的高收入者和要购入5千元公共住房的人,一起买了1万2万的房子,都拐了。这就是“吃人”游戏,这样的卖拐,回头记得说声“谢谢啊!”谢谢打压房价,谢谢降低税收,谢谢银行加息,谢谢这些漂亮的玻璃球,谢谢这个没有保障的“吃人”市场。

  没有政府社会保障参与的自建房运动、不买房运动就像义和团或者白莲教。喊着“神功护体、刀枪不入”的口号也摆脱不掉被吃的结局。没有社会保障的夹心层,不管是清华的,还是北大的,不管是收入10万的,还是20万,都请参加”吃人”游戏,是否能活下来,靠运气吧..

  房地产市场或许会有拐点,或许也会调整,甚至崩盘,但是通过反复的洗盘,没有社会保障的中低收入阶层将被彻底被市场”吃掉”.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房地产的市场化的快速发展,让城市环境得到了改善,让民众的住房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贫富差距拉大以后,再通过抑制房价的方式来打压市场,而不是把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为民所用,从而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发展民生住房,就不仅是阻碍市场的发展,而是直接鼓励到商品房市场“吃人”。

  在国外发达地区,中低收入阶层除具备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之外,还具备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没有保障,只有恐慌,房价 ”吃人”也就不可避免了.

  当您迁居城外堵在北京通州往市中心上班的高速上的是时候,当您在上海莘庄需要挤车员屁股上踢一脚才能进入沙丁鱼罐头的地铁车厢的时候,当外环七宝莘庄的租金也从几百元涨到3000以上的时候,当您不得不入住中远两湾城的群租房又被驱赶的时候。当美国的农民TOM提着皮箱就能周游全国的时候,当德国的鲍曼领着失业救济金也可以到地中海旅游半个月的时候,当比中国发展速度慢的俄罗斯人均收入几年内增长了500%的时候,当莫斯科的房价比上海更高老百姓却能享受公共住房和好的多的福利保障的时候,当新加坡收入3万美元的居民也入住组屋的时候,是否我们还要鼓励到市场”吃人”呢?

  观点1:房产的购买力是真实存在且逐步增长的,但由于国家产业结构的不健全,分配体制的不健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增大,购买力也进一步从中低收入阶层向高收入阶层转移。此外,由于强大的经济发展预期,通货膨胀,人民币升值等多方面的原因,进入楼市的还有各种投资资金,制造业的转移,股市资金等。这样一个无法再生的同一个稀缺市场竞争,虽然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增加了,但是相对购买力反而是不断减小的,贫富差距的拉大与供应结构的不完善是中产阶级难以购房的主要原因。因此建立一个多层次,能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住房保障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

  观点2:大家都希望房价低,能够减轻负担,但是在没有保障的单一稀缺市场,由于贫富差距的日益增加,把中低收入阶层抛向市场,老虎和羊在一个有限市场争食的必然结果是连羊也最后被吃掉,中低收入者积累的少量财富也最终被套在房子上,“小康”变 “房奴”。解决百姓住房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商品房市场房价的高低,而在于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的建立。把主要财力和精力消耗在平抑房价上,而不是“抓紧建立住房保障体系”上,是对总理工作报告理解最大的误区。

  结 语:

  真得希望自己的“呐喊”能够呼唤社会”跳出房价”的误区,尽快重视社会保障问题,让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为民所用,让快速发展的经济为民造福,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而不是负担。相关部门对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理解不再是热烈的讨论和鼓掌,而是真正的“抓紧 建立完善的住房保障体系”。请注意是“抓紧”呀!

  08年5月,又是一个春天,是一个关注奥运,更加关注民生的春天,还记得小平同志在那个春天语重心长地说:“一定要抓紧呀”“一定要搞快一点”,市长同志,您们还记得吗?

  ---作者详细观点请看<连载: 跳出”房价”看宏观调控的误区>任江涛

  ---关注民生、一起努力